【連網】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一億人次接種了新冠疫苗,規模在全球排名前列。但如果考慮到我國14億人口的總基數,已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嚴重偏低,遠遠無法實現全民免疫的最低要求。
疫苗作為人類在醫學領域里最偉大的發明,將人類從瘟疫的魔掌中解救出來。縱觀歷史,人類歷史上那些曾經肆虐一時的病毒,如天花、麻疹、乙肝等,都是依靠疫苗構筑起了堅強的防線,取得了人類戰勝一種傳染病的勝利。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傳染性強,發病迅速。接種新冠疫苗,是全球應對此次疫情并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也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利人利己的最優選項。專家認為,按照新冠病毒的傳播系數計算,人群形成免疫屏障需要對約70%到80%的人群接種疫苗。按此比例,我國需要對10億到11億人接種疫苗。自疫苗接種開展以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踴躍接種疫苗,但也有部分群眾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缺乏正確的認知;一些地方也因長時間無本土新增病例,部分群眾滋生懈怠情緒,對疫苗是否需要打、是否真能防等有所顧慮,產生疫苗猶豫。
打消“疫苗猶豫”,加快推進疫苗接種,“應接盡接”“應快盡快”,才能避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接種鴻溝”,留下免疫洼地”。當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宣傳、科普力度,快速回應少部分市民的“焦慮”和“擔心”,“用事實說話”“讓科學發聲”,把問題說清楚了,把好處說明白了,引導群眾坦然接種;更需要黨員干部發楊榜樣作用 “帶頭接種”。黨員干部歷來都是人民群眾對標的標桿,其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對人民群眾起著榜樣引領作用。越是關鍵時刻,越是繁重任務,越是在群眾猶豫、觀望、等待的時候,黨員干部越要敢于親力親為,要高喊“我是黨員我先打”,親自示范,“走在前、做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公眾打消各種疑慮,更有意愿積極接種。
人心齊,泰山移。注射疫苗看似事小,實則“茲事體大”,只要我們齊心合力、同舟共濟、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快速筑起全民免疫的堅固屏障,與國際社會一道徹底戰勝疫情,造福全人類的健康福祉。(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