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二十年前,他由一個初始租賃的不足20平方米作坊式小店,到今天擁有十多個連鎖書店;二十年前,他由初始的兩千元創業流動資金,到今天滾雪球似的商品資產千余萬,二十年來,他更用自己的愛心譜寫著慈善事業新的篇章,在這個社會大變革中,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會的回報和認可。他就是民營連云港書店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倫。
二十年三分之一時間奉獻給社會風氣凈化事業;二十年企業每年經濟利潤分額三分之一奉獻給社會受助的弱勢群體;二十年三分之一的銷售書籍不是變為資本積累,而是變成漂亮書屋,讓其流進學校、社區、軍營,在茫茫的商海人流里,你很難認識他,但他的名字卻在學生、市民、士兵和貧困群體中成為三分之一的潮哥!
莫以善小而不為,困難的不是做好事、行義舉,而是始終如一,堅持下去。人們常常把慈善事業當作“分外”的事,是商業運籌、利潤規劃之外的事情,但是李文倫不這樣,創業伊始,他就堅定了這樣一個信念,如果將來事業有所成就,就將把利潤的三分之一用于社會公益事業。他是這么想的,更是這么做的。作為一名書商,書無疑是事業發展的最關鍵。在擴大書源開辟事業的同時,李文倫更用他的書踐行了一個愛心工作者的事業。
“漂流書屋”,就是對李文倫愛心書籍捐贈事業的最好詮注。從2003年開始,李文倫就為社會捐贈了第一個圖書閱覽室,免費提供圖書供人閱讀,凈化了人的心靈,為他人提供精神食糧。目前為止,他為社會捐贈的圖書閱覽室已近300個,學校、社區、部隊、街道,到處都能見到連云港書店有限公司捐贈的圖書閱覽室。農村、鄉間、平凡的街角小道,李文倫的“流動書屋”象一股股暖流,流入普通人的心里。多少人在他的書中找到了人生意義和價值,多少人在他的書中堅定了游弋的理想,又有多少人被他的善行所感動,矢志堅持他的事業。這是一種感召的力量,大愛無涯,他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活著為自己,活著也為別人。這樣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革命先行者早就說過,人生是在貢獻和服務中升華。那么,該貢獻多少呢?每個人的心頭都有不同的數字,如果把人生的三分之一貢獻出來,有的人可能接受不了,但李文倫的三分之一配額理想,就這么一步步的踐行下來。
偉哉!人間至愛!僅為這種理想,也足以謳歌。“流動書屋”,卻僅僅是李文倫三分之一人生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更把時間的三分之一,把精力的三分之一投入到社會中,投入到關注弱勢群體里。從一創業,李文倫就在想著扶貧濟困、回報社會,這種理想融進了事業,也融進了連云港書店有限公司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里。雷鋒車、好人好事活動,這都是小事,節假日看望殘疾兒童、孤寡老人,這些更是多如云霞。李文倫和他的愛心團隊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業余時間總是很忙。03年非典、05年東南亞海嘯、06年搶救白血病人、07年我國南方雨雪災難、08年汶川地震、09年臺灣海嘯、10年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11年資助貧困職工,12年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13年甘肅地震,14年云南地震,忙忙碌碌,為自己的事業,更為了傾心的捐贈和志愿服務。
人生在大愛中升華,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務中,在奉獻中,展現出它的廣度與深度,像一杯陳年的酒,百里之外散發著芬香。
對別人大方,對自己摳門,這是別人眼中的李文倫。創業初期,為了節省一塊錢路費,他出差乘長途過路車,幾十包書全是一個人手拎肩扛。炎炎夏日,哪怕再熱也舍不得為自己買一支雪糕。
真正的有價人生,于此升華。比海更寬廣的是天、比天更寬廣的,是李文倫傾注在對社會慈善事業中的胸懷。創業不久,他就先后為市區大中小學的各種活動提供無償資助近百次價值10多萬元。20年中,他已先后捐助了2000余人次特困生、殘疾人,完成和正在完成學業,累計捐資百余萬元,捐贈各類圖書10萬余冊,使數萬人受益。自己苦點累點委屈點沒關系,要的是慈善理想的延續!
愛人和孩子在理解中也不泛抱怨:“你做好事我們不反對但你能否把精力多分一些到關心業務,關心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更是嫉妒自己的父親對受助的貧困生感情投入遠比自己多的太多,又是電話,又是寫信,甚至千里條條到汶川災區貧困兒童家里的慰問。海州貧困生李靜在信中這樣寫到,“尊敬的恩人,由于你做的好事不留名,所以我無法見到您,但您是我心中的恩人。感謝你們三年來對我的學業上的資助,家庭的貧困讓我面臨的危險,是你伸出了援助之手,讓我過上了與其他同齡孩子同樣的生活,出于貧困,我知道窮人家生活的辛苦,受人援助,我體會到許多親情外的溫”贛榆貧困生仲雪在信中同樣深情地敘述到,“上小學時當父母告訴我因條件的限制,只能上到五年級時,我死也不肯,我不相信窮人家孩子就不可以上學讀書,圓大學之夢。”親愛的叔叔是你們的愛心讓我覺得所處的社會好溫暖,
大愛無涯,仁者無疆。李文倫身邊自然的匯聚了一股愛的潮流,他們流過的地方,總是有愛的陽光灑滿。
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起獨特的企業文化。人人做慈善人,每月做二三件好事。連云港書店有限公司的十幾個部門,就是十幾個志愿服務站,所有員工都是志愿服務者。拾金不昧、敬老愛幼、搶險救災、見義勇為,諸善奉行,都已經融化了每一個員工的心里,像日常的工作那么自然。
三分之一人生,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態度,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一站都要交給自己一張無悔的成績單。
李文倫愛的踐行,李文倫三分之一的奉獻觀,當然也得到了社會的肯定,感染了社會的每一個人。無數人因此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新審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認識。在紅色金錢涌動的大潮中,他的行為像一縷清涼的風,刮過的地方綠草櫻櫻。從市到省到國家,他為文明社會的創建,為雷鋒精神的傳承,為社會志愿服務工作的普及與深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后被評為連云港市十佳希望工程先進個人、十佳扶殘助殘先進個人、感動連云港十大典型、十一五時期感動連云港十大人物、江蘇省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2011年榮登中國好人榜、并獲得了江蘇省首屆十佳最具愛心慈善行為獎。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志愿者,2013年被評為江蘇省新聞出版系統十佳感動人物。
榮譽室里,錦旗、證書、獎章,掛滿墻壁,數也數不盡。但更重要的他的愛心踐行。使社會呈現文明風,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得到進一步的深化,使社會的風氣得到嶄新的巨變,這才是李文倫心中最終的理想藍圖。
是啊!人生的道路很坎坷,愛的道路總也走不完。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資金和愛心,奉獻到無私的公益之中,奉獻到無限的志愿服務當中去,這樣的人生有情有義,這就是李文倫選擇的愛的人生!他應該無愧于江蘇省新聞出版系統感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