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張蘇婭 實習生 尚東亞)近日,一年一度的全球腫瘤領域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芝加哥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攜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先前接受過曲妥珠單抗和紫杉類藥物治療的HER+轉移性乳腺癌的結果在ASCO年會上引人矚目。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在ASCO年會上向國際同道展現中國自主研發的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可謂“中國智造”登上了國際舞臺。這款中國智造的藥物吡咯替尼正是由我市企業研發的1類新藥。
據了解,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腫瘤學會議。ASCO不僅匯集了眾多世界一流的腫瘤學專家和與會者們一起分享探討當前國際最前沿的臨床腫瘤學科研成果和腫瘤治療技術,而且很多重要的研究發現和臨床試驗成果也會選擇在ASCO年會上進行首次發布。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約占所有女性癌癥總發病率的16.5%———也就是說,每8位女性腫瘤患者中,就有一位是乳腺癌患者。此次發布提及的吡咯替尼正是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作為一種不可逆的泛-ErbB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吡咯替尼在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進行的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可接受的耐受性。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郭云沛表示,吡咯替尼是首個由中國藥企自主研發的全球新一代HER2(即重要的乳腺癌預后判斷因子)受體抑制劑,其研發上市為全球抗HER2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標志著中國藥企在抗HER2靶向藥物研發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根據現場發布的臨床試驗證明,對比安慰劑聯合卡培他濱,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將患者的生存期延長了7個月,達11.1個月;客觀緩減率方面也提高了50%。對于安慰劑組疾病進展的患者后續接受吡咯替尼單藥治療仍可實現38%的客觀緩減率。江澤飛教授表示,通過這次公布的研究數據,證實了吡咯替尼這一新型靶向藥物用于治療曲妥珠單抗治療失敗的患者,聯合較單藥好、同時用藥較序貫用藥更好。
早前,因為出色的臨床表現,2017年8月,吡咯替尼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列為優先審評創新藥物,成為國家創新藥物審批改革的重要典范產品,創造了從遞交臨床數據報告及上市申請到正式獲得上市批準僅歷時10個月的國產創新藥研發上市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