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殷開軍)初冬時節,走進灌南縣新安鎮管莊村,農民們穿梭在田間的羊肚菌大棚里,熟練地勞作,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期待。
單海玲一大早就和村民在大棚里忙活起來,她正和村民將一包包營養包投放到田壟上。
“我手里拿的這個營養包,是我們自己制作的,里面含有65%的小麥,重量在去年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去年是七兩一包,今年是一斤一包。”單海玲說,營養包比去年要大一點,這樣能保證羊肚菌有足夠的營養。
2020年7月,單海玲被選派到新安鎮管莊村任黨支部書記。管莊村地處城郊接合部,如何增加村民收入,成了單海玲考慮最多的問題。這幾年,單海玲圍繞食用菌產業多次去外地考察,發現珍稀食藥兼用菌羊肚菌周期短,產出效益高,恰好種植時間又是傳統上的農閑時間。
“畢竟有一定的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我想自己先嘗試種植,等技術成熟后再帶領大家一起干。”2023年12月,單海玲投資20多萬元,流轉16畝土地開始試種羊肚菌。
經過4個月的精心管護,16畝的羊肚菌終于試種成功。說起羊肚菌產值,單海玲笑得合不攏嘴,“鮮菇零售是170元每公斤,通貨是80元每公斤,干貨的話400元至800元每公斤。”
去年成功試種,今年,單海玲擴大了種植規模,現如今,她的22個羊肚菌種植大棚已帶動60多名村民就業。不僅豐富了大家的“菜籃子”,更鼓起了他們的“錢袋子”。
“我們在單書記辦的羊肚菌大棚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們希望這個產業越辦越大,帶領我們老百姓就業。“村民孫蘭芳說。
單海玲告訴我們,羊肚菌整個生產季節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基本上屬于農閑時節,采摘后大棚里還可以種植農作物,土地可循環利用。
“接下來,我們還會試種赤松茸,這也屬于中高端的菌品,和羊肚菌相比種植比較粗放,市場上銷路也比較廣,這樣的話可以帶動村民利用家前屋后土地進行種植,來增加村民收入。”在特色菌的種植上,單海玲對此信心滿滿。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