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 陳慶秋)有這樣一位“五老”志愿者,每逢寒暑假,他跑遍轄區的各個企業,走訪貧困學子家庭,只為籌措助學資金,幫助孩子們完成學業和更好地生活;轄區內20余個網吧,也經常出現他勸導未成年人的身影。他就是灌南縣新安鎮關工委主任楊華,“一切為了下一代”是他的工作原則,“沒事也要找事干”是他的工作方法,為了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他始終奔走在路上。
“你看這是我們做的臺賬,里面記錄了新安鎮轄區內所有困難家庭學生的地址、家庭情況以及家庭受資助的記錄。”在灌南縣新安鎮鎮北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辦公室內,楊華從柜子中取出一本本臺賬,每一年他都會將孩子們的信息整理成冊。
為了幫助這些困難家庭的孩子,楊華不僅充分利用關工委的撥款,還積極爭取其他渠道的援助,主動聯系民政、婦聯、共青團等單位組織,也會登門拜訪商會、企業,尋求愛心資金。“轄區內的企業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經常主動獻愛心,但我覺得主動上門更顯得誠意,所以每逢年關都會主動登門拜訪。”楊華說。不僅是轄區內的愛心力量,楊華還積極幫助轄區困難家庭學子參加愛心行動,為孩子們完成夢想。僅希諾陽光助學行動每年就讓新安鎮5至8名準大學生每人獲得5000元的助學金。
在鎮北社區居民委員會內停著一輛電動自行車,平時楊華都會騎著它前往新安鎮轄區內20余個網吧,監督是否有未成年人在網吧內使用電腦。“進網吧后我會觀察有哪些面孔比較年輕,然后查看他們的身份證,如果他是未成年人,我會聯系學校或者家長,同時也會和學生談心。”楊華說。每個月他都會花上四五天的時間,走街串巷,來到網吧進行檢查,轄區各個網吧的位置他早已了然于心。
灌南縣作為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楊華經常組織孩子們前往灌南縣紅色文化博物館、革命烈士吳書故居等地,通過舉辦一次次宣講和觀摩活動,為孩子種下一顆愛國的種子。
2002年,楊華退休后,接手了新安鎮關工委工作。從此之后,他就一心撲在工作上。“雖然工作很繁忙,但能夠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我覺得工作是快樂的。”楊華說。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