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上海自貿區即將迎來她的2歲生日。2014年2月20日,作為自貿區“金融三十條”整體框架后的首份“政策紅利大禮包”,《人民銀行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通知》的及時頒布,正式拉開了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序幕,對人民幣資本項目的拓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工商銀行,作為國內乃至全球的金融創新的先驅,始終堅持立足本土,服務全球,憑借先進的技術平臺、豐富的全球現金管理經驗,在業內樹立了全球現金管理首選銀行的卓越品牌。
引領全球現金管理新藍海
2013年12月5日,上海自貿區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推進會現場,工商銀行作為銀行代表,與寶鋼浦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簽署了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合作協議,并于當日完成了資金池項下跨境資金的歸集,成為首家啟動人民幣全球現金管理業務的商業銀行,也標志著這項創新業務邁上了全面啟動的新臺階,越來越多的中、外資跨國集團如電氣、錦江、日立、托克等選擇工商銀行作為人民幣全球現金管理的唯一合作銀行。30余家跨國集團一致的選擇,累計超過400億元人民幣跨境結算,印證了在自貿區全球現金管理藍海中的巨大影響力。
開創全球現金管理新紀元
早在1998年,工商銀行已在業內率先開展現金管理服務,歷經17年的快速發展,工行通過服務模式創新、業務流程整合、系統平臺統一形成了集本外幣跨境資金池、供應鏈金融、集團賬戶管理等全面高效的綜合化全球現金管理體系,依托覆蓋六大洲41個國家和地區的338個境外機構和17122個境內機構,通過銀企互聯、網上銀行等分銷渠道,工行逐步形成了“跨境財智管理”的戰略模式。
隨著工行在香港的亞太地區現金管理中心的建立,工行的全球現金管理服務迅速延伸至亞太、非洲、歐洲、美洲等核心地區。境內外一體化的系統平臺涵蓋了支付、理財、交易、融資在內的整體資金管理需求,將現金管理提供的綜合化金融服務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緊密對接,幫助企業實現一體化的資金運作和全面的風險管理。
積極探索分賬核算新模式
今年以來,在自貿區實踐中,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依托自身分賬核算單元先發優勢,不斷加強與同業機構在分賬核算單元建設的模式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去年末,工行上海分行為申能財務公司完成自貿區內財務公司的首單跨境人民幣業務,體現了金融創新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今年初,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指導下,工行與申能財務公司攜手摸索財務公司模式的自貿區分賬核算單元的設計和建設,并在6月份順利通過監管部門驗收,成為首批FTU分賬核算業務財務公司模式的探索者。
FTU分賬核算單元搭建完成標志著財務公司可基于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開展包括跨境集中收付、跨境匯兌等業務。該模式下財務公司首先在銀行開立一個FTU主賬戶,集團成員企業則在銀行開立FTE、FTN賬戶,通過合作銀行的銀企直連系統,與財務公司的主賬戶聯動,實現資金集約化管理。由于FT賬戶對風險防控的要求頗高,在此賬戶體系下銀行與財務公司必須緊密配合,共擔風險,這也是監管層最為關注的。對于資金監測信息的上報,銀行和財務公司職責明確,嚴格完成金融風險的管控。其中,資金進出FT賬戶所需甄別的反洗錢、反逃稅、反恐怖融資工作和國際收支申報工作,主要由合作銀行完成。而FT賬戶中一二級賬戶之間也就是集團內部的資金流動,則由申能財務公司負責風險控制。從而形成完整、準確的資金流、信息流的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