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顧紅 史衛平
一個普通士兵的肩頭能扛起多少擔當?
朱言春用他入伍以來26年的人生作了回答:家、國和天下。
入伍報國,朱言春參加了數次抗洪救災、暴雪搶險,在危難時刻舍生忘死救起79名受困群眾,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非洲維和,朱言春在利比里亞未盡的戰火和硝煙里,頂著高溫、扛過高燒,在不時響起的槍聲中持槍作業,協助架設鋼橋3座,搶修裝備30多臺部,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轉業回家,朱言春主動請纓從連云港市灌南縣城管綜合執法大隊調到最臟最累最苦的垃圾填埋場工作,連續8年在萬家團圓的除夕夜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入伍從軍,朱言春有幸成為駐遼寧撫順的原沈陽軍區“雷鋒團”中一員;有了“雷鋒團”的鍛煉,朱言春得以成長為有家國擔當和鋼鐵意志的鐵血軍人;退伍永不褪色,朱言春不言苦累扛起環衛職責,還把雷鋒精神帶回了家鄉。八一前夕,朱言春獲評江蘇省最美退役軍人。
人民子弟兵
洶涌洪流中駕起生命之舟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和平環境下的中國軍人,總是沖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山火肆虐的第一線,在危難面前用生命守護生命。1998年,剛入伍一年,朱言春第一次隨部隊在哈爾濱參加抗洪救災,一個跟他一起背沙袋的戰友為了救人,在他眼前被洪水沖走犧牲了。那一刻,痛惜和軍人的職責使命一并銘刻在了朱言春的心里。
“我的駕駛技術最好,我先下水探路!”
2005年8月13日夜,暴雨傾盆、洪流滾滾。在撫順孟家溝鐵礦,三股水流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巨大的漩渦,洪水中的亂石、樹樁、折斷的電線桿上下翻滾,礦區36名工人受困急待救援。當地防汛指揮中心一道道請求火速支援的電波連續發到“雷鋒團”作戰值班室。
危急時刻,作為沖鋒舟操控維修技術最過硬的戰士,朱言春第一個駕駛沖鋒舟下水探路。沖鋒舟幾次被水草、雜物纏住,他沉著冷靜,終于在激流中找到一條航線。2個多小時內,他往返8次將被困礦工全部成功救出。是夜,暴雨不歇,望花區古城街道遇險群眾滯留在房頂、大樹上。朱言春和戰友們又及時趕到,他雙手操舟,用嘴咬著手電筒照明,四處尋查,終于把43人救了上來。
一夜的舍命奮戰才剛剛結束,朱言春和戰友們在第二天又迎來了新的重大險情。東北輸電大動脈———撫順高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一座220萬千伏高壓輸電塔,塔基南北兩側沙土已被洪水沖掉,塔基岌岌可危。要筑圍堰護鐵塔,就要穿越上百米寬滾滾洪流,而洪水流速達到每秒3.6米,已經接近沖鋒舟的最快速度。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團長果斷下令:“直接用沖鋒舟運送人員和搶險物資器材!我和朱言春先上。”這一天,朱言春駕駛沖鋒舟在200多米寬的激流中往返近百次,運送搶險物資8000多公斤、人員800多人次……為確保沈(陽)撫(順)地區正常供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抗洪結束后,朱言春被撫順市評為“抗洪英雄”,部隊給他榮記個人一等功。
中國軍人
非洲維和行動中踐行和平使命
上飛機的時候,沈陽零下42℃度,下飛機的時候,利比里亞零上48℃度。2004年1月,朱言春光榮入選中國首批赴利比里亞維和部隊,前往非洲執行維和裝備保障任務。
入選維和部隊,這是榮譽更是實力。朱言春特別愛鉆研,轉為士官后,為了學好小型機械維修和大型機械維修技術,他自己購買了幾十本機械維修方面書籍,一點點查找了數萬字新型裝備資料,一筆筆記下40多本兩萬多字筆記,還先后在《工程機械與維修》等刊物上發表6篇論文。在軍區技術大比武中,憑借著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維修技術,拿下過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全軍士官人才獎一等獎等榮譽。
剛剛結束10多年內戰的利比里亞,局勢不穩戰火不時泛起,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生活配套和衛生保障無從談起,各種病毒肆意傳播。
“記得是剛到第三天的中午,我正在上廁所,營地外墻突然傳來一陣機槍掃射聲。”朱言春沖出廁所找槍,戰友們也在緊張地持槍警戒。為了保證安全,中國維和人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必須穿上防彈背心,槍不離身,配備5個彈匣。有一次在橋梁搶修過程中,一群武裝人員突然持槍沖了上來,雖然虛驚一場,這只是反政府武裝人員的投誠繳械,但自我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多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2004年8月,朱言春的一位戰友就在利比里亞中槍犧牲。“在國內集訓時,我和他在同一個班待過。”朱言春說。
在利比里亞,朱言春遭遇過4米長大蟒蛇纏住車輪的驚心動魄,也經受過疾病的生死考驗。“40.8℃燒了3整天,都燒迷糊了,又一陣一陣地覺得冷,那么熱的天就想去曬太陽!”為了防止被蚊蟲叮咬患上傳染病,維和部隊配備了一臺價值人民幣1.6萬多元的進口滅蚊煙槍,沒想到濕熱的天氣機器出了故障。設備沒有中文說明書,隨隊英文翻譯又對機械專業不懂,朱言春一邊翻英文字典,一邊對照構件圖一點一點摸索,終于在聯合國有關機構檢查前及時修好了設備。
那年10月,朱言春完成維和任務,戴著“和平榮譽勛章”回到了祖國。出國時,朱言春的妻子正懷孕3個月,當他回到家中,兒子已經出生3個月。部隊特批了60天的假期,朱言春守著妻兒的笑臉,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歲月靜好的幸福,也更懂得了軍人堅守、付出的意義。
退伍不褪色
工作中弘揚雷鋒精神
2010年4月,朱言春退役回到家鄉,被安置到灌南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干了3年多,主動請纓去了縣花園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工作,負責機械設備檢修維護。
“垃圾填埋場有1臺挖機、兩臺推土機和15輛垃圾運輸車,各種機械設備使用頻率極高,垃圾堆產生的氣味腐蝕性極強,很容易發生故障,維修的工作我擅長。”去垃圾填埋場,朱言春想到的是工作,沒考慮這里的“累、臟、臭”,或鉆進垃圾車廂里面,或臥在垃圾車下維修,污水常常抹了一身,甚至滴落在頭上臉上。為了確保車輛及時維修維護、垃圾面填土壓實、污水處理正常、排洪渠道暢通,朱言春每天清晨6點到崗、午夜時分才回家。
時任填埋場場長嵇海勇說,朱言春每一年要排除各類故障和隱形故障大約120余起,為單位年節約資金10多萬元;每一次挖機、推土機等駕駛員請假,都是他主動頂上;每一年的除夕,他都完成所有工作深夜12點半才匆匆回家。
“什么工作有這么忙嗎?”有一次,朱言春的妻子帶著孩子悄悄去他單位“考察”他,卻見他正蹲在排洪渠道口邊上,一邊用手掏垃圾,一邊忙著跟工人交代工作……朱言春的妻子什么話也沒有說默默地走了,從那以后連續4年,妻子和孩子帶著年夜飯去了朱言春的工地。2015年,花園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在全省生活垃圾填埋場等級評定中,以最高分獲得了A級評定。
退伍不褪色,朱言春退伍還帶回雷鋒精神。2013年,朱言春號召戰友一起組建了雷鋒服務中隊,注冊成立灌南縣“螺絲釘”志愿者服務中心。10年來,雷鋒服務中隊先后捐款捐物5萬余元,幫助孤寡老人、單親母親、貧困孤兒、退役老兵等近百人。
退伍仍然沖鋒在前,危難時刻、危險境地方顯軍人本色。疫情3年中,朱言春一直做的是高風險志愿工作,高鐵、客運站外來人員的接駁和高危人群檢測樣本的轉運,他第一時間投身、最后一個退出灌南當地疫情防控阻擊戰。
去年1月,朱言春又有了新身份,他被灌南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堆溝港鎮新北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領百姓走上致富之路,成為他的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