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書包里有鋼筆和作業本,另外又給你買了一個新籃球。”2月19日一大早,東海12名志愿者驅車前往山左口鄉左莊村,為15名困難家庭孩子送去學習用品。
在東海,奉獻愛心、扶貧濟困的志愿服務隊伍有518支,注冊志愿者達32萬名,年開展活動6000余場次。他們用愛心和奉獻,匯聚起強大能量,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溫暖。
為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志愿服務效果最大化,2019年10月,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培育基地,召集本縣范圍內具有一定影響力、號召力的12家公益性社會組織入駐基地。提供免費辦公場所,創造專業環境,先后培育了青年志愿者協會、巾幗志愿者協會、星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一批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打造了“耕讀傳家”“找回天使的翅膀”“免費午餐”“愛無歧視”“小袋鼠尋愛”等一批優秀志愿服務品牌。在全省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中,先后獲得志愿服務項目金獎1次、銀獎1次、銅獎4次,開創了志愿服務制度化、社會化、專業化和品牌化新局面。
“我們每個村民都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共同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2月20日,在東海縣石榴街道東榴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何方坐在臺上,向村民們宣講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臺下,30余名村民安靜地坐在位子上,有的還拿起了筆記本,一絲不茍地用筆在本子上記錄著。“每個月,我們都會向各個實踐站提前發送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的通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激勵廣大基層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朱強說。
目前,該縣已建設了1個縣級中心、7個部門分中心、19個鄉鎮(街道)實踐所、71個實踐點、368個村(社)實踐站,構建起覆蓋縣鄉村的“五級架構”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并成立46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緊扣“教、醫、水、住、行”等民生需求,按照“為民、惠民、利民”導向,圍繞黨的政策、鄉村振興等內容,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咨詢、溫暖服務等志愿活動,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截至目前,東海縣先后有23人組獲評“中國好人”,34人組獲評“江蘇好人”,22人組獲評省市道德模范,7人獲評“江蘇最美”系列人物。
“廣大志愿者以雷鋒為榜樣,以服務社會為己任,把溫情、文明送到每個人心中,為營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貢獻了力量。作為社會治理有益補充的志愿服務工作切實發揮起了‘潤滑劑’作用,為這座城市注入了豐沛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芳表示。(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張開虎 胡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