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拆快遞時
除了撲面而來的異味
膠帶、塑料膜里
還可能藏著蟲卵、細菌
拆快遞前
不妨先聽聽疾控專家的提醒
遠離快遞帶來的健康隱患
拆快遞還潛在哪些風險?
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歷經多人接觸、多環境流轉,表面極易攜帶各類微生物。雖然病毒離開人體后存活時間有限,但在適宜條件下仍可存留數小時至數天,構成潛在健康隱患:
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新型冠狀病毒等。特別是在流感季,通過手接觸被污染的包裝,再觸摸口、鼻、眼,可能造成感染;
腸道病毒: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如果包裝被帶菌者的糞便污染(例如通過未徹底洗手的人員),這些病毒活力很強,可引起腹瀉、嘔吐等腸胃炎癥狀;
其他病毒:如腺病毒等,可引起結膜炎、呼吸道感染等;
常見致病細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可能通過接觸傳播,引起腹瀉、皮膚感染甚至敗血癥;
霉菌真菌:若快遞曾處于潮濕環境,包裝表面可能滋生霉菌,接觸后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或加重哮喘癥狀。
網傳拆快遞會感染帶狀皰疹,可信嗎?
拆快遞本身不會直接引發帶狀皰疹,但可能成為其誘因之一。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若幼時曾患水痘,該病毒會在體內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處于休眠狀態。當機體免疫力顯著下降時,病毒可被激活,沿神經纖維移行至皮膚表面,引發疼痛和簇集水皰。
在免疫力低下期間,拆快遞如造成皮膚微小破損或引入病菌,可能加重免疫系統負擔,削弱局部或全身免疫監視功能,從而激活潛伏病毒,導致相應神經支配區域(常見于軀干、手臂或面部)出現帶狀皰疹。
警惕“隱形搭車者”
跟著快遞來“做客”
快遞的倉儲、運輸和配送環節,幾乎滿足了害蟲傳播的所有條件,需警惕“隱形搭車者”:
1、害蟲的“完美旅行”
倉儲、運輸中的紙箱縫隙、車廂角落等環境,為蟑螂等害蟲提供了理想的藏身、繁殖與傳播條件:
藏身便利:瓦楞紙結構、貨物堆疊形成的縫隙是害蟲棲息與產卵的溫床。
食源豐富:快遞貨物中多種物資、紙屑、殘渣可成為害蟲的食物來源。
環境適宜:夏季車廂高溫有利于害蟲繁殖,黑暗安靜的環境更助其滋生。
傳播隱蔽:蟑螂等害蟲通過附著在紙箱或商品上的卵鞘實現遠距離傳播,其他害蟲如米蟲、衣蛾等也常借助快遞潛入家庭。
2、塑料填充物的化學隱患
快遞中廣泛使用的塑料填充物可能在摩擦中釋放塑化劑、阻燃劑等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可通過手部接觸進入人體,長期累積可能干擾內分泌、影響甲狀腺功能,甚至增加致癌風險,對兒童危害尤為顯著。
建議拆解快遞最好在通風處,拆后及時洗手,減少包裝在家中的堆放時間,有效阻斷害蟲與化學物質的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