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不僅明確提出了“聚力創新”,而且要求要在整治懶政怠政、為官不為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大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高郵市已于今年9月出臺并施行《高郵市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干事擔當容錯免責實施辦法(試行)》。
“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八項規定出臺之后,曾經出現一種消極聲音,即“不做事不出事,為了不出事最好不做事”,由此帶來了為官不易與為官不為的討論。正如人們公認的:現在只是回歸常態,根本不能說是為官不易;即便為官不易,也要為官有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管什么情況,不管什么時候,為官必須擔當,為官必須有為。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體現擔當和有為,必須把創新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在“聚力創新”上,我們已經嘗到了甜頭,取得了成效。但要看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我們的發展轉型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能不能迎來“春暖花開”,關鍵就看我們“聚力創新”的態度和能力、勇氣和智慧。而且,“創新”與“富民”一體兩面,“經濟強”與“百姓富”辯證統一,只有在“創新”上做出影響,才能在“富民”上取得成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有什么樣的創新生態,就有什么樣的創新狀態。在改革創新上,形成良好生態至關重要,寬容錯誤的氛圍正是體現創新生態的一個重要標尺。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就一個社會而言,應該從導向上形成寬容錯誤的氛圍。改革創新伴隨著風險挑戰,所進行的改革創新越大,所要突破的條條框框越多,面臨的風險挑戰就越大。如果沒有必要的容錯能力,則會影響創新生態,影響改革創新推進。
容錯之容,是寬容之容,不是縱容之容。容錯與糾錯,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并行不悖。寬容錯誤,鼓勵創新,不是支持盲干亂干。比如,有人干事喜歡搞“一言堂”,不喜歡調查研究,不愿意多方聽取意見,甚至知錯也不糾正,在這種情況下,改革和創新就容易出錯。對于這樣的錯誤,就不能縱容了事。干任何事情都要體現科學性和民主性,都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把程序和規律放在一邊,視規矩和規范如無物,這樣犯下的錯誤就不該免責。
《高郵市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干事擔當容錯免責實施辦法(試行)》的出臺,其意義正在這里。該辦法中的“容錯免責”,是指在改革創新、干事擔當中出現失誤或錯誤,造成一定損失或負面影響,應當追究責任,但是符合《辦法》規定的相關情形,對責任主體從輕、減輕或者免予問責處理。對于改革創新、干事擔當的干部,就要支持和鼓勵;對于他們出現的一些無心之失,就要理解和寬容。客觀看待和正確處理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問題,“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這是對創新生態的最好維護。
寬容錯誤就是鼓勵創新,在很多時候,寬容錯誤甚至比鼓勵創新還重要。當前,我們正處于難得的改革創新窗口期。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當這樣的生態形成時,也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全社會形成想創新、敢創新、善創新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