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許士勇)近年來,灌南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黨委探索出了一條依托協會職能做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新路子,被國家工商總局確定為黨建工作聯系點,入選省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十佳創新項目。
(全省私個系統非公黨建工作推進會在灌南舉行)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灌南縣共有私營企業2586家,個體工商戶17326戶,私營個體經濟注冊資本118億元,從業人員7萬余人,黨員人數達3620人。如何發揮私營個體經濟中黨員的作用,促進私營個體經濟健康發展,成為新時期黨建工作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大量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分散在鄉鎮,過去那種單純依靠鄉鎮黨委的屬地管理模式,往往抓不住、管不好。經過調研分析,灌南縣委決定依托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成立黨委,探索建立系統管理為主、屬地管理為輔的“雙重化管理”機制,破解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的體制性問題。
2011年6月,灌南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黨委正式掛牌,以11個鄉鎮的5個分會片區為支點,設置組建5個分會黨總支,明確鄉鎮轄區內的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黨建工作由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黨委負責,各鄉鎮黨委協助配合;已建和新建的黨組織,由協會黨委統一管理指導,協會黨委建立黨群工作站,開展黨建指導、黨務培訓、融資助企等多元化服務,助推非公企業“黨建強、發展強”,形成“一委一站”工作模式。
為深入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灌南縣市場局和縣私營個體經濟協會黨委重抓“兩支隊伍”建設,工商系統100多名黨員干部全部實行“一人雙崗、雙向兼職”,做到非公企業黨建和工商、協會工作兩手抓;在組織部門的支持下,從相關部門、鄉鎮、涉企服務單位和大學生村官中選派296名黨員干部擔任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并納入協會黨委管理。并按照“6+4”模式拓展服務功能,把黨群工作站打造成非公經濟組織黨員的“娘家”和非公企業發展壯大的“靠山”。在工作實踐中,私個協黨委逐步形成“一站式全程服務、兩覆蓋黨群共建、三途徑動態管理、四同步統籌推進”的“1234工作法”,黨組織組建率由2010年底的57.8%提升到98.5%,非公企業黨員覆蓋率達89.4%,50人以上非公企業黨員覆蓋率達100%。
(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
協會黨委還注重把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之中,努力推動黨建工作特色鮮明,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創先爭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引導非公企業深入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黨員示范崗(店)創建、扶貧濟困獻愛心等活動,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贏。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5個黨員成才培訓基地,209名黨員技術骨干成為企業首席員工,356名黨員技術骨干參與企業課題攻關,幫助企業培育國家重點新產品和省自主創新產品20個,高新技術產品126個,商圈商貿營業額以年均18%的速度遞增。同時,組織全縣50強企業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成致富對子,先后投資600多萬元用于結對村的特色產業發展,帶動15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創建了50個村辦合作經濟組織。廣大業主黨員還真情反哺社會,每年為扶貧濟困、公益慈善事業等捐款1000多萬元,充分體現非公黨組織凝聚力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