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在灌云縣伊山鎮新華村,提起劉俊生,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作為省交通廳綜合計劃處副調研員,劉俊生2016年2月隨同省委駐灌云幫扶工作隊進駐伊山鎮新華村定點扶貧。一年多以來,劉俊生勤走訪、廣求援、編規劃、定計劃、跑資金、抓項目,給新華村這個經濟薄弱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扶貧大使”。
走訪摸底,幫扶困難村民
見到劉俊生時,他正在新華村新建的綜合服務中心工地上。瘦瘦高高,戴著一副眼鏡。雖然下著小雨,他仍然關切地詢問著工程進度。“我剛來到這里時,確實很受震動。一是沒想到咱們農村的生活如此艱苦,二是村干部們雖然收入低,但是干事熱情很高,三是沒想到這里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條件這么差。”劉俊生坦言自己剛來時的感受。
放下行囊的劉俊生到新華村的第一件事是查看村里地形地貌和基礎設施,然后挨家挨戶去走訪。3個月90天,他走訪了數百戶農家,誰家的鍋大瓢小,老人的身強體弱,他的本子上一清二楚。劉俊生吃住在鎮政府,每天開著自備的二手車到新華村調研,來回數十里。有時中午來不及回鎮食堂吃飯,就和村干部一起泡碗方便面充饑。
農民孟祥根因車禍成了植物人,一個6口人老的老、小的小,自從這根頂梁柱倒了以后,一家人生活走入絕境。劉俊生在走訪中多次到孟祥根家問寒問暖、問長問短,解決他家的實際困難,使老孟一家重新看到了希望。舒樂全老人爺兒倆過日子,兒子智障,37歲還未娶上媳婦,住在兩間低矮的破房子里。劉俊生為他家買來建筑材料改建住房,并添置新家具和小家電。省交通廳領導來到舒樂全家慰問時,他老淚縱橫,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
精準扶貧,引來光伏發電項目
走訪摸底結束后,劉俊生根據新華村實際,研究提出規劃引領、干群引路、精準引入和長遠引導的“四引”幫扶策略,和“十個一點”幫扶思路。并提出11個具體的幫扶項目,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及保障措施。
新華村是伊山鎮最大的村,可集體收入微乎其微,必須有一個投資小、貢獻份額大的項目來支撐集體收入。為了幫助新華村招商,劉俊生在得到交通廳領導支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交通廳的優越條件,三下蘇州,兩下無錫,廣泛調研、深入論證,最終結合新華村實際確定“農業棚頂光伏發電”幫扶項目。該項目占地7500平方米,總投資432萬元,其中,省交通廳安排幫扶資金390萬元,省財政廳為經濟薄弱村扶貧資金20萬元。項目開工那天,村民自發燃放鞭炮,像辦喜事一樣。去年12月,該項目并網發電,目前已發電22萬多度,預計每年可為村增加集體收入45萬元以上,并為部分特困戶適當增加收入。
修路造橋,改善基礎設施
要想富,先修路。新華村以前只有一條公路伊小線和外界相通,交通十分不方便。劉俊生積極爭取,在征得省交通廳批準后,將村邊鹽河上的兩個渡口拆掉,改成大橋。目前,工程正在建設中,計劃12月底通車了。“建成后將顯著改善新華村及附近村民跨鹽河交通條件,主動承接204國道和伊山鎮工業集中區的輻射帶動,有效促進村產業發展和村民就近就業增收。”劉俊生告訴記者。“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劉處長幫我們實現了。”村民段培江高興地說。
自從劉俊生到新華村后,2016年共優先實施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1821萬元。鎮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已建成并開始招租工作。村內主干道路已建成約15.4公里,顯著改善村民出行條件。設施農業示范項目已建成并產生顯著效益,項目年均可為村增加租金收入3萬元,并吸納部分失地農民就業。受該項目的示范帶動,新華村農民流轉土地積極性普遍提高,全村已流轉土地逾1500畝,農業產業轉型發展速度顯著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