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羅東方)拉條橫幅,組織一些志愿者,等候群眾前來接受服務……這樣的志愿服務畫面,以后在連云港連云區就比較少見了。去年以來,連云區為適應日趨個體化、系統化的志愿服務訴求,讓供需雙方精準對接,試點志愿服務“O2O”模式。
“O2O”原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平臺的一種商務模式。連云區將這一理念運用在志愿服務活動當中,通過著力打造“O2O”線上線下志愿服務交互平臺模式,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工作方法打通志愿服務“最后一公里”,方便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同時,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在連云區蔚然成風。
駛入志愿工作“便車道”
有心人會發現,連云區近期舉辦的幾場志愿服務活動現場,除了以往此類活動常見的志愿服務崗外,掛有掃碼標志“志愿江蘇”字樣的KT展架格外引人注目。志愿者只需掏出手機掃描在咨詢臺旁的二維碼,便可進行志愿注冊,記錄志愿服務時長。
作為“O2O”模式中重要的一部分,連云區文明辦依托“志愿江蘇”志愿服務平臺,建成了各行業各領域的志愿服務“一張網”,讓廣大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志愿服務。通過“志愿江蘇”線上平臺,市民不僅能在手機上迅速了解全區志愿服務的相關資訊,找到關于敬老助殘、扶貧幫困、文明禮儀、環境保護、便民服務等專題的志愿服務活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志愿服務項目參與,還能用手機實現注冊登記、查找志愿組織、掃碼簽到和記錄服務時長等功能。只需要在手機上輕松一點,志愿者就能隨時分享志愿服務經歷和志愿感悟,與伙伴們進行線上互動交流。
搭建志愿服務“大舞臺”
以往舉辦一場志愿服務活動,人員參與渠道、活動組織方式均在線下,活動影響力僅限于現場參加活動的幾百人,志愿服務活動宣傳效果可想而知。
當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相互融通時,其活動和信息的接收者就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區域,而是可以覆蓋互聯網所到之處,其潛在的志愿者人數和志愿活動數量也將成倍增加,為志愿服務搭建了一個唱戲的“大舞臺”。今年3月,連云區文明辦、連云區教育局聯合開展“讓愛照亮星空”專項志愿服務活動,利用“志愿江蘇”平臺,線上征集到20所中小學校、238名貧困學生的“微心愿”,并線下發動30家愛心單位和168名志愿者積極爭當“圓夢人”,為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體送去社會的關愛。
8月份,連云團區委打造“青少年之家”志愿服務品牌,充分利用“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通過網上招募志愿者,對全區特困青少年開設“閱讀、樂高、DIY、圍棋”等公益課程,同時通過線下宣傳發動,青少年對30多種公益課程現場選擇打分匯總,最終分批次對特困青少年進行免費公益課程培訓。
開啟群眾動員“大廣播”
一花獨放不是春。志愿服務需要市民齊參與,文明城市需要群眾共創建。創文以來,連云區利用“連云創文”微信群,組織發動省、市、區級文明單位、與轄區43個村、社區結對共建,共同開展網上發布共建需求、志愿者招募、記錄時長、共建效果分享等共建信息,共有企事業單位、學校及各志愿服務組織等各條戰線5000多位志愿者參與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網等專項志愿服務活動。
同時,為提升市民對創文工作的知曉率,連云區還運用“微信建群百分百”等方法,建立了“連云創文”等微信群、“連云新青年”微信公眾號將創文信息、公益視頻和志愿服務進行及時分享推送,實現創文資訊在全區廣大干群的網絡全覆蓋,讓志愿服務和文明理念第一時間傳達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