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實習生 何露露 通訊員 龍步青)進入連云港市贛榆區黑林鎮,滿眼綠色撲面而來。在蜿蜒的大吳山盤山路上行駛,仿佛置身綠海。近年來,黑林鎮充分挖掘綠水青山資源稟賦,推進水果園區建設,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帶動農民增收,成為獨具特色的特色林果產業鎮、富民增收典型鎮。2017年黑林鎮被列入江蘇省首批100個農業特色小鎮培育計劃。
“過去,看著沿海鄉鎮一個接一個的大項目落地,發展迅猛,老百姓富得流油,我們也不甘心每年排名靠后,也想擼起袖子,甩開膀子,拼一拼,爭一下。”黑林鎮黨委書記馬秀云說。板栗效益好就引導種板栗,金銀花效益好就種金銀花,板栗、黑莓曾一度發展到萬畝規模,然而由于缺少技術、市場,損失慘重,最后不得不揮淚鏟除,回到小麥、玉米、花生等傳統作物種植上,貧窮的帽子始終摘不下來。有的村莊耐不住貧窮,又打起“吃山”的主意,偷挖私賣風化石牟利,鎮里組織人員日夜看守巡查,仍無法完全禁止。
農民最講實惠,只有讓他們在保護生態中獲得效益,才能調動保護綠水青山的積極性,否則,就會導致“金山銀山”賺不來,“綠水青山”也守不住。黑林鎮深刻意識到,必須找到一條生態富民之路。
2011年,江蘇沃田的成功落戶讓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視野大開。原來,黑林鎮所處的北緯35度是世界公認的最佳水果生產帶,這里一片片的荒山竟是一座座尚未開發的“金山”。為把荒山變成“花果山”、“金銀山”,黑林吸取過去發展板栗、黑莓的慘痛教訓,不搞行政推動,用市場手段推進,借鑒江蘇沃田的成功實踐,大力招引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建設贛榆區特色水果產業園區,堅持發展一個農業項目、流轉一塊土地,帶動一個村集體脫貧,實現一批農民致富。5年來累計投入超6億元,形成河西—富林—秦埠地獼猴桃產業園、大樹藍莓產業園、富林紅桃產業園、新埠地蘋果產業園、蘆草溝黃桃產業園、石溝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種苗研發中心、冷鏈物流加工中心等“八園區、兩中心”,涵蓋組培育苗、科技示范、保鮮加工、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等公共服務功能,丘陵山區農業產業不斷拓展,為農民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無可替代的地理區位優勢和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令市場嗅覺靈敏的工商資本紛紛前來搶灘:四川伊頓、金傲來、友聯農業、紅果林等實力雄厚公司先后落戶,以8000畝沃田藍莓和6000畝獼猴桃為主的林果種植基地建成。這些大公司帶來的生態技術和生態效益,給當地祖祖輩輩侍弄土地的農民帶來巨大的沖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以特色水果產業為主、具有黑林特色的綠色產業,正在成為富民“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