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7年8月17日,全國衛生計生系統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的批示,并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及“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頒獎。
劉延東副總理與獲獎醫務工作者和獲獎集體代表合影
此次表彰中,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蔣曉東教授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江蘇省衛計委主任王詠紅與省內獲獎工作者合影
蔣 曉 東
連一醫副院長、腫瘤科主任、教授、博導。中國醫師協會放療分會委員,世界華人醫師協會放療學組委員,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搞腫瘤專項基金課題評審專家。獲評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腫瘤防治杰出科技工作者、省百名醫德之星,省十大醫德標兵,市醫德之星、最美港城人等榮譽稱號。
他在腫瘤抗血管生成與放療方面的研究聞名于中華腫瘤界!精研食管癌放療創造了一項項生命奇跡。他探索應用的高精尖治療技術——腫瘤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把港城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平臺,為港城晚期腫瘤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音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0年前,連一醫腫瘤科初具雛形,腫瘤放療幾乎一片空白。其時,蔣曉東放療碩士畢業,意氣風發,在院黨委的委托下,著手腫瘤放療科的建設發展。這一路是日夜兼程、風雨砥礪,在他的帶領下,放療科從最初的不到十個床位發展到一百多個床位,年收入過二千多萬元的省級重點臨床學科,從一個小科室成長為一個集現代化設備、高新技術、優質服務和開拓創新為一體的治癌中心,目前該科是江蘇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是徐州醫學院腫瘤學博士生、碩士生培養點,是本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新最齊全、科研能力最強、省內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放療單位。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1970年出生的蔣曉東,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7:00到晚上11:00甚至更晚,每周參加2次院專家門診,年專家門診量1000余人次,每周2次專科查房,每年參加各種疑難、危重病人的討論約100余人次,每年收治各種腫瘤病人約400余例,經常參加院外疑難危重病例重大會診。從醫20余年來,他的節假日都是在醫院、實驗室度過,他從來都是腳步匆匆。
查房、精心制定治療方案、指導放療、教學生、做科研,為了將殺滅癌魔的放療“利劍”越磨越鋒利,他懷著“時不待我”的強烈責任感,日夜兼程、磨練砥礪。正是這種忘我的拼命精神,蔣曉東近5年來成為全市衛生系統榮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第一人。目前是中國醫師協會放療分會委員,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抗腫瘤專項基金課題評審專家,江蘇省醫學會第七、八屆放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抗癌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江蘇省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4項,發表論文30余篇,多篇論著被《Radiother Oncol》、《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等知名雜志錄用。特別是關于抗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先后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目前是《Target Oncol》 《Clin Transl Oncol》、《tumor biology》等雜志編委,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多次受邀在中美放射腫瘤研討會年會、全國臨床腫瘤學術大會(CSCO)等高端會議上進行學術講座10余場。他對于港城高發癌—食管癌的深入研究,大大提高了食管癌患者的總生存率 、無瘤生存率 、局控率,創造了一項項生命奇跡。
音符:依托高精尖設備、高科技科研平臺,開展腫瘤精準治療
腫瘤中心經他的統籌謀劃,規模運營,學科內涵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擁有2個放療病區、3個化療病區、1個放療機房、1個腫瘤實驗室,博碩士精英團隊100余人,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在研中。目前已形成了以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為主體,介入、熱療等多種先進腫瘤治療技術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綜合治療模式。
在連一醫放療機房內,一臺西門子雙光子多功能加速器、一臺瓦里安單光子直線加速器每天都在高負荷工作,他們在專業技師的熟練操作下,不斷調整形狀、調整火力、跟蹤打擊,“癌魔”在它的強大威力下無處逃生。據悉這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攻克腫瘤的最新武器,目前國內、省內為數不多;它集IGRT(圖像引導放療設備)、IMRT(三維調強放療)、3D-CRT(三維適形放療)及普通放療等多功能平臺為一體,翻開了腫瘤精準放療的新篇章,為癌癥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臨床上有了這一‘武器’,就相當于在戰場上擁有了精確制導導彈,能實現對腫瘤靶區的最精確打擊,誤差可以控制在1毫米以內。在打擊腫瘤靶區的同時,避免‘誤傷’相鄰的健康組織。”蔣曉東副院長介紹。
連一醫放療中心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弧形旋轉放療、相鄰兩野的半野照射技術、立體定向放療(包括:X-刀、三維適形放療(3DCRT)、調強放射治療(IMRT))等。10余項新技術填補了市內空白,為腫瘤患者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該科在開展高精尖醫療技術的同時,靈活應用傳統放療技術,逐步形成了常規放療加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調強放療或X—刀相結合的治療新模式,高精度、高劑量瞄準腫瘤,讓患者獲得高療效、短療程、低損傷。采用國際最新循證法,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讓病人得到最合理、最標準的治療,并對每一位患者都進行全程追蹤和隨訪,以期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針對本地區高發的食管癌放療科團隊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全面改進食管癌的放療技術使得該病的總生存率無瘤生存率局控率均全面提高,創造了一項項生命奇跡。
2015年,在院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國內一流的腫瘤分子實驗室,擁有價值1000余萬元的國內外頂尖儀器設備;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國家衛計委科研課題1項,市廳級科研課題20余項,發表SCI論文20余篇。依托高科技科研平臺,該實驗室開展了基因檢測、多靶點抗原肽(MASCT)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等高科技腫瘤精準治療服務;承接多中心臨床研究等轉化醫學合作,開展連云港地區常見腫瘤的早期臨床診斷及療效監測。
該實驗室獲評國家衛計委科技處分子腫瘤檢測中心示范基地,江蘇省生物治療中心協同創新單位,連云港市癌癥研究所。
蔣曉東帶領著他的團隊緊緊圍繞醫院的發展目標,著眼未來,高起點制定出“適應新醫改、穩中求發展,管理新常態,精細必先行”學科發展規劃,在全院支持、全科努力下,正朝著“國家級臨床重點???rdquo;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