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通訊員 連發改)近日,第七屆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城市市長會議在連云港召開。國家發改委及江蘇、山東、河南和安徽四省八市領導,齊聚連云港海州灣會議中心,共商區域發展大計。此次會議以“融入‘一帶一路’、推進互聯互通,加快區域協同發展”為主題。
那么,連云港在淮海經濟區主要地位是什么?如何將整個區域發展機遇變為連云港發展動力呢?
專家表示,連云港是淮海經濟區的出海口,也是連接淮海經濟區和“一帶一路”的重要連接點,更是淮海經濟區的開放前沿。
路通人和 連云港在行動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淮海經濟區大部分為內陸城市,連云港是這個經濟區最重要的遠洋大港。因此,連云港的交通設施建設牽扯到整個經濟區貨運物流運轉速度和運轉效率。因此,連云港在整個經濟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支撐了整個經濟區貨物進出關和大物流體系構建。
目前,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建成,二期工程獲批建設,30萬噸級礦石碼頭投用。贛榆、徐圩、灌河港區開港運營。港口總吞吐量達到2.2億噸、集裝箱運量465萬標箱,新開通19條遠近洋航線,中亞、中歐國際班列運行效率國內領先。疏港航道、鹽河航道建成通航,內河航道實現千噸級船舶直通京杭大運河,多式聯運項目入選國家示范工程。連徐高鐵開工建設,連鹽、連青、連鎮鐵路加快推進,綜合客運交通樞紐正式開工。白塔埠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5萬人次,新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為連云港加快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
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淮海經濟區能力,我市正積極參與構建以亞歐大陸橋為主軸的物流通道。加快推進連徐高鐵、連青、連鎮等鐵路建設,加速建成連鹽鐵路,開展沿海高鐵前期研究,推進連云港港海港功能向內陸延伸。以形成西連京杭大運河、南接長江的內河干線航道網為目標,開展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連淮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年內爭取省交通控股公司完成工可報告編制;開展連云港———宿遷高速公路的路線方案研究。
專家表示,目前淮海經濟區各種規劃正在制定,在頂層設計的時候需要有開放思維,即基礎設施建設要因地制宜,不能所有城市都大干快上。這既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緩解各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壓力。要秉承不必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思維,讓淮海經濟區融合更加“高效有序”。
構建東西開放和南北開放新格局
專家表示,淮海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核心都是開放問題。作為這兩大開放的戰略結合點,連云港必須構建更加開放新格局,為雙方融合奠定基礎。
近年來,我市推動“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擴大江蘇與中亞國家合作共贏的示范效應。一方面,積極推進中哈物流中轉基地建設。在中哈兩國元首多次共同見證下,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正式啟用,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首個建成的實體項目。一期場站年進出貨物突破300萬噸、集裝箱突破15萬標箱。另一方面,積極打造 “一帶一路”建設新平臺,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成功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總規模20億元的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發展基金正式運作,投資2.5億元的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于5月完成主體工程,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第三方面,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連云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加快進口澳洲肉牛屠宰基地項目建設,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做地坪和機器安裝平臺,相關設備已開始采購;中澳達博公司澳牛隔離場項目完成征地,建設圍墻、場區道路、生產輔助性用房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我市始終堅持依托陸橋,按照鞏固中亞、拓展日韓、海陸并舉、東西雙向的思路,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力度,努力開創雙向開放新格局。成功舉辦第三屆連博會、第十八屆江蘇農洽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往來得到加強,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我市被規劃為沿海重要港口節點,連云港經阿拉山口口岸至伊斯坦布爾等線路納入20條中歐班列線路。全面推進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通關效率顯著提升。加大與中遠海運、哈國鐵、中鐵等國內外企業的戰略合作,中哈物流基地被納入《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歐亞大陸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國際班列運輸實現突破,連新歐班列納入國家《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達到每月2班運營規模,新增德國海爾納、格魯吉亞波季港兩個站點。中亞國際班列覆蓋中亞五國,實現每周5列穩定運營,運行效率效益國內領先。加快口岸通關便利化,“屬地申報、屬地驗放”跨區域通關模式全面實施,新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走在全國前列,船舶“單一窗口”建設國內領先,貨物平均通關時間大幅縮短,港口口岸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提升。
推進淮海經濟區一體化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當前正全面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深度拓展與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產業、商務、金融、人才等多領域合作,打造便捷出海通道,建成服務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
去年7月6日,淮海經濟區核心區第六屆區域警務合作會議在我市召開。去年11月11日,第十七屆淮海經濟區商標保護協作會議在連召開。江蘇、山東、安徽和河南四省市33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15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通過了《淮海經濟區商標保護協作連云港宣言》,除將進一步加強商標區域保護協作,切實維護商標專用權外,還將以淮海經濟區商標保護協作網絡為依托,通過建立商標企業重點保護名錄,進一步加強相關省、市、縣(區)工商(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工作制度,積極探索并構建商標區域協作長效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區域協作法制建設。
專家表示,這一系列的合作融合機遇都讓我們和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深度融合。然而在新一輪發展中,這種融合必須更加深入。當前,我市和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還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需要理清,在融合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推進,這將是我市新一輪融入淮海經濟區的新任務。
目前,我市正在以生態一體化為重要載體,推進淮河流域治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因為發展局限,我市和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都面臨淮河污染問題。為了解決整個歷史遺留問題,我市印發并實施《淮河流域(連云港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加快安排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城鎮垃圾處理及配套工程、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及其他工程等4大類等91個項目的實施,通過項目實施促進氨氮、總磷等指標的完成。
以貿易一體化為重要契機,加大淮海經濟區對外交流合作。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正在借助舉辦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積極打造成為江蘇“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戰略合作平臺。此外,我市還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組織企業赴沿線節點城市開展產業對接,推進區域合作。繼續深化與淮海經濟區城市的友好交流工作,推進城市產業合作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