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過百年歷程,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4月8日上午,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區洪門街道黨員政治生活館內人頭攢動,擠滿了參觀學習的群眾,洪門村回村任職大學生李帥正帶著村民重溫革命歷史,追憶百年歷程中那些舍生忘死、英勇無畏的耀眼之光。
今年以來,洪門街道創新思路,以“三大工程”為載體,精心設計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堂、融入日常、融入社會,推動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社(村)一特” 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有新度
“我們依托五彩益家廣場、小游園、文明特色路、社區圖書室等現有資源,打造‘傳承紅色血脈 踐行初心使命’開放式主題黨課,激發廣大黨員在黨的百年歷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進力量。”洪門街道紅旗社區黨委書記夏青介紹,為了破解傳統黨課枯燥無味、缺乏吸引力等問題,紅旗社區通過舉辦知識競賽、實地觀看博物館等一些黨員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花樣”學黨史 用“新”更用心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更好地用好黨史這座精神“富礦”,洪門街道以學習黨史為橋梁,實施“一社(村)一特”方案,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理論學習、文明實踐、文娛活動等相融合,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活動,比如在洪門社區菜市場設置黨史展板、在新莊村自編自演紅色情景劇、在洪門村通過“村村響”小喇叭將革命經典歌曲送到田間地頭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振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自從我們通過村里廣播向老百姓播放紅色故事后,深受村民們喜歡,老百姓參與志愿服務、村級治理的熱情也明顯比以前高漲許多,大家的思想覺悟有了明顯提升!”洪門村黨委書記劉同順豎起大拇指。
“雙線”發力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有廣度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在贛榆抗日山紅色教育基地,洪門街道年輕黨員同聲高歌,唱出對黨的深情。為了讓紅色歷史深植群眾心中,洪門街道積極創新學習“打開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從“指尖”延伸到“心尖”。
為全景式宣傳黨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洪門街道各村、社區通過微信群每天分享一期“百年瞬間”欄目,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向黨員、群眾分享紅色故事,重溫歷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展示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先進事跡;對于外出流動黨員,大力推廣使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通過讀文章、看視頻、答題目等多種形式學習黨史,持續激發干部職工比學趕超的學習熱情;設立“紅色書屋”、“紅色課堂”,社區居民可以隨時來到黨群服務中心閱讀紅色書籍,感受歷史魅力,誦讀紅色經典,同時社區還會定期舉辦紅色故事分享會、讀書會等活動,筑牢紅色印記;對于轄區內年齡偏大、不能參加集中學習的老黨員,各村、社區上門給老黨員發放《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學習書籍,并為老黨員們講解重點知識。老黨員李永建激動地說:“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共產黨的領導。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要發揮自身特長,為社區建設出點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一份力。”
巧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深入學黨史
“三支隊伍”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有深度
百年時空,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楷模和先進典型,無數感人事跡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如何將黨史講好講深講透?洪門街道創新建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基層黨員的“三支宣講隊伍”。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街道班子成員結對各村、社區,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鄉村大舞臺、農家書屋等陣地,結合黨的歷史、惠民政策、紅色故事等內容講好第一課。
截止目前,共開展宣講服務60場;邀請專家學者講理論政策,在集中授課的基礎上,“個性化”增加脫貧攻堅、城鄉建設等內容,將重點放在黨員干部提升工作效能上,提升黨員思想覺悟、找到自身差距,進一步促進黨員干部服務生產、服務黨建的自覺性;吸納“五老”、退役軍人等群體,組建“夢翔學雷鋒”、“厚德洪門”黨史宣講團,開展“餐前一刻鐘”黨史宣講,為轄區市民講黨史,并邀請老黨員分享親身經歷,引導廣大市民崇德向善。來自洪門街道洪新社區的黨員董洪敏深情地說:“我是2002年入黨的,至今將近20年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新中國誕生而浴血奮戰的烈士英雄,要牢記使命,在自身崗位上努力拼搏”。
講好黨史故事 凝聚奮進力量
下一步,洪門街道將繼續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凝聚廣大基層黨員精氣神,多辦暖人心、聚民心的實事,努力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