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堅決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高質量地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7月10日,江蘇479萬殘疾人迎來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殘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提出了未來五年新目標,為殘疾人脫貧、康復、就業和參與社會謀劃更多保障舉措,確保殘疾人同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
就業優先——
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
盛夏季節,如東縣殘聯走村入戶的步伐卻沒有因為天氣炎熱而停止。這幾天,當地殘聯再次來到掛鉤結對幫扶的洋口鎮同文村走訪。進門先給每戶困難家庭送去一臺電風扇,再坐下聊家常:家里幾口人,都有哪些困難,最急需解決什么問題。殘聯工作人員一一做好紀錄,并與村委會共商幫扶計劃。這樣的幫扶過程,全部要上傳當地的“陽光扶貧”APP系統。
“我們將按照省委的要求,當好殘疾人需求的第一代言人。”如東殘聯負責人介紹,他們制定了“陽光扶貧”每季度走訪計劃,上半年已走訪殘疾登記失業人員家庭36戶。有創業愿望的,由殘聯安排參加創業培訓班,在創業項目和資金上優先扶持。缺乏一技之長的,參加技能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縣殘聯還舉辦專場招聘會,幫助他們找工作。
“把最困難的群體擺在最優先的位置,用最有力的舉措,解決最迫切的問題,真正讓殘疾人過上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更高質量的生活。”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殘疾人保障的最新要求。我省實施的就業優先計劃,就是要從根本上保障殘疾人更有尊嚴地生活。
“十三五”以來,已有3.32萬殘疾人實現實名制就業。今后一段時期,江蘇還將鼓勵支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從事電商和傳統工藝美術行業;支持盲人按摩業向規范化、品牌化和醫療推拿方向轉型發展。確保“十三五”末,城鎮殘疾人就業率達90%以上、農村殘疾人轉移就業率達60%以上。
殘疾人之家——
讓高質量發展意義更完整
這幾年,從“鳳凰殘疾人之家”走出去10名殘疾人,他們和健全人一樣,同工同酬。機構負責人顧靜告訴記者,通過培訓和支持性就業,他們有的當了保安,有的做了車輛管理員,還有的成為連鎖酒店的客房服務員,最長的已經持續工作4年。南京市鼓樓區像這樣的機構,已開設了12個,實現了街道全覆蓋。
殘疾人參加簡單易行的產品加工勞動,既改善了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又減輕了家庭的照護壓力。殘疾人之家雖然不大,卻承載了許許多多家庭的希望。
貧困殘疾人脫貧,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我省仍有23.6萬殘疾人尚未脫貧,占低收入人口的五分之一,尤其是無法正式就業的殘疾人。
為此,大力推動鄉鎮(街道)“殘疾人之家”,讓這部分特殊人群就近就便實現輔助性就業,成為今后的重點任務。目前,全省已建成“殘疾人之家”1183家,1.36萬名殘疾人從事輔助性就業,2.9萬名殘疾人得到日間照料。
今年“殘疾人之家”有望實現街道全覆蓋。各地還將發放殘疾人日間照料補貼和輔助性就業補貼,尋找簡單勞動產品加工項目,爭取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的支持參與。
殘疾人事業是底線事業,更是標桿事業,有了殘疾人生存發展的高質量,才有完整意義上的發展高質量。這份“完整”,一定不能忘了無就業能力的特困殘疾人。這五年,江蘇特困殘疾人精準扶貧取得了新突破。省殘聯與句容市政府合作,為茅山老區229戶農村建檔立卡戶中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青壯年殘疾人家庭安裝3KW屋頂光伏電站,每戶每年可獲得3000多元的收入。今年,省政府啟動了5000戶光伏扶貧民生實事項目,并將向全省推廣。
人人享有康復——
讓身體好起來,心扉敞開來
“人們說,樹影搖晃會沙沙作響,人們說,琴鍵跳動有樂聲飛揚,為什么大家笑了,世界還那么寂靜?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自從配戴上神奇的耳朵,才知道美好的人間,不止用眼晴去欣賞……我們不一樣,人生道路多了艱難,多了阻擋;我們又都一樣,一樣超越自已,一樣追逐夢想……”
在江蘇省殘聯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來自省聾兒語訓中心的3名孩子用清晰的發音和深情的朗誦深深震撼了與會代表。他們都是因免費人工耳蝸項目而重新開口說話的孩子。
人工耳蝸費用昂貴,價格在10萬-30萬元之間,再加上手術費康復費,過去有很多家庭只能選擇放棄。但在江蘇,申請該項目實行“零拒絕”,五年來,797名聽障兒童獲得了免費救助。經過康復訓練和隨班就讀,他們和正常孩子一樣聽說讀寫,上學玩耍。
殘疾人要回歸社會,第一步就是康復訓練。康復事關殘疾人生活的改善,乃至生命的重建。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要實施科學康復,變“人人享有”為“高質量享有”,讓更多殘疾人在高水平的康復治療中身體好起來,心扉敞開來。
過去的五年,江蘇率先將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免費康復從貧困家庭擴大到所有適齡兒童,并延伸到7-14歲殘疾兒童。全省已建成殘疾人康復機構421家,基本滿足了2萬多名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需求。五年里,有11.5萬人次殘疾兒童到康復訓練,8.4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接受免費復明手術。
記者采訪獲悉,江蘇還將率先試點康復、護理等新型商業險種;爭取制定減免殘疾人停車費用和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信息消費優惠政策,破除殘疾人參與社會的各種有形無形障礙,努力為他們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交匯點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