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全市有多少農村留守老人?他們的健康、收入、贍養情況怎么樣?遇到困難又該怎么辦……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方案以促進農村留守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關愛服務網絡,提升關愛服務能力,健全關愛服務體制機制,加速推進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據了解,方案關愛對象為子女外出務工6個月以上,本人留在戶籍所在地居住生活的60周歲以上的農村戶籍老年人。
整體狀況納入監測
“方案”要求,淮安各縣區民政部門要組織力量,對轄區內年滿60周歲以上的農村留守老人進行全面排查,準確掌握老人數量、經濟來源、家庭結構、健康狀況、生活照料情況等基本信息,做到精準定位到村、精準識別到戶、精準建檔到人。
與此同時,各縣區還將根據留守老人經濟收入、贍養、健康等情況,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留守老人風險等級評估。“方案”指出,民政、公安等部門要根據監測評估情況及時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排除隱患、實施救助關愛。
縣級人民政府還將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機制。公安、城管、婦聯、殘聯、扶貧、醫院和村(居)民委員會、農村老齡協會等發現留守老人外出流浪乞討、遭受非法侵害、發生危重病情、嚴重精神疾患、面臨重大困境等情況時,要及時向民政部門或老年人戶籍(或常住地)所在鄉鎮、街道反映,縣級民政部門、鄉鎮政府將及時了解情況并實施關愛救助。
服務體系優化完善
根據“方案”要求,淮安將在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陣地打造方面持續發力。具體來說,將穩步推進鄉鎮敬老院改革,實體打造鄉鎮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公建民營、公辦民營方式,引入符合條件的社會主體,將其改造成鄉鎮“老年公寓”、康復護理院等區域性養老服務綜合體;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社會力量利用農村社區用房、撤并學校房屋或租賃村內閑置的民房,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樣、功能配套的要求,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關愛之家”、小型托老所等養老服務設施,為農村老人提供生活照顧、休閑娛樂、日間休息、短期托養等綜合性服務。
助餐方面,淮安將推進構建“鄉鎮中央廚房+村居(社區)助餐點+送餐到老年人”的助餐體系,滿足區域內老人供餐需求;
助浴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鄉鎮養老服務機構或其他社會主體參與適老洗浴中心建設;
助醫方面,支持鄉鎮醫療機構利用空置床位開展養老服務,舉辦醫養融合型養老服務機構,符合條件的,民政部門依規辦理養老許可,醫保管理部門將其納入醫保定點機構。
鼓勵鄉鎮衛生院與養老服務機構深度合作,在養老服務機構開設醫務室,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與農村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與農村老年護理院、康復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
日常生活有人過問
“方案”要求,村委會要在日常工作中協助做好轄區內留守老年人基本信息排查,定期探訪留守老人,及時了解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況。要及時通知并督促其子女和其他贍養人對生活困難的留守老年人予以重點照顧。
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根據“方案”,淮安鼓勵農村老黨員、老干部、低齡健康老年人成立為老服務組織,為困難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養、康復護理等基本養老服務。同時探索推動社會專業力量參與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通過設立社會工作站點、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及時為留守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情緒疏解、精神慰藉、代際溝通、家庭關系調適、社會融入等服務。
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力爭到2020年,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機制和基本制度全面建成,關愛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關愛服務行動普遍開展,養老孝老敬老的鄉村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農村貧困留守老年人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