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明慧 通訊員 尚慶迎 魏朝星)風光如畫,恬靜野逸,云山煙樹,沙汀村舍,66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繪就如此美好的《富春山居圖》。水碧山青,屋舍儼然,漁帆點點,百果飄春,今日的徐州銅山,以人居環境整治匯聚建設美好家園的磅礴力量,描摹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盛世圖卷。2月26日,央視發現之旅《聚焦先鋒榜》以“走進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為題,聚焦徐州銅山區人居環境整治后帶來的鄉村巨變。
伴隨著恬淡寧靜、如詩如畫的鏡頭,銅山區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帶來鄉村巨變,帶動鄉村振興的圖卷一幀幀鋪陳開來——西李村的漁村風情、潘樓村的水韻悠悠、紫山村的精致典雅、北村的古樸厚重、漢王村的紅色韻味、倪園村的傳統技藝,演繹了銅山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風光、一域一特色的鄉村大美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新時代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徐州市鄉村振興先導試驗區,銅山之所以能榮登央視“先鋒榜”,是因為,他們擺脫了“掃掃地、刷刷墻、種種樹”的村莊整治老路子,確立順應時代要求新標桿:通過綜合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推進農村展現新面貌、居民展現新氣象、生產展現新質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同步提升,聚力打造富春山居的銅山樣板,努力答好“鄉村振興”的銅山答卷。
在此期間,銅山密集出臺《銅山區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意見》《全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工作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實施方案》和《銅山區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相關文件。
統籌規劃,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形態等,銅山分類打造“都市郊區型”“鄉村旅游型”“產業帶動型”“整治提升型”四類村莊,尊重自然、歷史、文化和群眾意愿,保護好自然肌理、生態環境、歷史傳承、文化習俗和建筑風格,有條件地進行挖掘、創意和提升,借山造勢、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凸顯青山綠水,展望詩畫田園,印刻美好鄉愁。同時,劃定繞城近郊區域、黃河故道沿線、微山湖沿岸、呂梁山四大片區,凸顯鄉村特色風貌,使農村更像農村,使田野更秀美、山川更壯麗。
所有的事業,都基于創新,成于實干。頂層設計有了,行動路線圖有了,成就事業,惟剩一個“干”字。為此,銅山干在先,走在前,作示范:
實施“百千萬”工程。百,就是打造100個先行示范村。千,就是全面推進千村整治。萬,就是努力推進萬戶集中居住,對居住質量差、整治成本高、居民不滿意、中心城市各項建設涉及面積大的村莊,實施集中居住搬遷。目前,100個先行示范村已初具雛形,全區集中居住方案初步敲定,“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明確,到今年8月,全區1272個自然村,除了啟動搬遷的外,將進行全面整治、全面提升,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整體換新顏。
按照“十有”“六無”的標準,銅山區根據村莊條件分兩類推進。條件較好村,按照有富民產業、有標準道路、有綠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統、有服務場所、有廁所革命、有河長路長、有保潔體系、有信息網絡、有清潔能源 “十有”示范村標準整治;條件一般村,按照無公共空間被侵占、無雜草叢生、無亂堆亂放、無黑臭水溝、無亂搭亂建、無裸露土壤“六無”標準整治,并明確了整治內容、考核細則和工作方案,突出了公共空間、重點區域、生活垃圾、廁所革命、污水和道路等六大治理重點。
拿出專項政策引導扶持資金。銅山激勵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根據不同創建標準,對創建成功的標準示范村給予數額不等的獎補。同時,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最大化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建立區鎮村三級書記抓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機制。銅山將其納入“三農”工作目標考核、區級機關爭先創優考核、全區重點經濟工作考核和創新獎評選等,各級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方案制訂、親自抓部署實施、親自抓督查落實,將工作任務項目化、項目節點化,對進展情況常評比、季觀摩、年度考核。同時,建立起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
人居環境整治,不僅讓銅山鄉村“顏值爆表”,同時有力地拉動了“美麗經濟”。 農、文、旅融合闖出發展新天地。黃集千畝花海、漢王鎮花田花海將花卉產業與休閑旅游相結合,既打造出美不勝收的風光帶,又實現了觀光農業增值增效;何橋鎮悠然陽光現代農業示范園,以果蔬種植為載體,打造“創意+農業+體驗”新型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增收,形成現代農業莊園綜合體;伊莊紅日莊園葡萄生產加工基地,建成江蘇省首家自主釀造無菌灌裝全套深加工生產線,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成為京東情系列紅酒唯一代工生產商;黃河故道沿線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景觀化改造,已經成為一條綿延百里的“特色農業走廊”“綠色生態走廊”“旅游觀光走廊”……
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鄉村振興,讓風輕云淡、恬淡幽遠的“富春山居圖”,又有了一分產業興旺、富足安樂的現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