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江蘇首檔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由江蘇省委改革辦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承制。
本期主題是:“共建共享 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歷數江蘇的種種文化惠民福利。
熱愛看書、看劇、看電影,是文藝青年們的重要標志!
但是,你們可能文藝不過這個老爺爺!
南京“75后”爺爺朱永生,2018年已經看了172場演出,眼看著就要超過200場,堪稱南京最文藝爺爺!
要怎樣才能多看表演少花錢?
老爺子自有省錢妙招:選擇政府補貼劇目,票價打折演出不打折!
除了政府補貼看戲看劇,江蘇還有哪些文化惠民福利?戳視頻↓↓
圍繞“共建共享 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主題,《黃金時間》邀請到: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萊、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方標軍、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李鴻良、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以及特約評論員張顥瀚、文心共同進行解讀。
政府補貼
百姓享受高質量文藝演出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萊:我們一些重大的活動都是實行票價補貼,比如說2018紫金文化藝術節,第二屆京昆藝術群英會,近百場演出當中的省內的劇目我們實行了補貼,最低的票價只有30元,最高的也只有80元,這種親民的價格讓更多的市民能夠走進劇場,此外還有大量的美術展,攝影展以及群文廣場演出等等活動都是免費的。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方標軍:文化惠民工作重點抓了兩個方面,一是設施惠民,大力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所有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二是文藝惠民,開展文化消費試點,組織開展送戲下鄉、惠民演出等活動。
有“高原”不能少“高峰”
重點支持文化精品工程
正因為有了文化惠民活動,
進劇場看戲的老百姓越來越多,
很多演出不需廣告都一票難求。
著名的“昆丑”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鴻良,
還現場秀起絕活!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李鴻良:一個劇的精品,不光在于它的藝術表演力,更重要在于它的內容,就是說正能量的劇,這個時代的每時每刻都是需要的。那么這些作品如何應運而生,那么對項目對劇本的支持是重中之重。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萊:省級宣傳文化專項資金當中除了直接用于重點文藝精品項目的資助以外,還設立了優秀文藝成果獎勵,文藝精品劇目劇本扶持等資金,每年的總額度超過6000萬元。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方標軍: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實施藝術創作繁榮行動,每年新推出的劇目都超過100臺,在經費扶持方面主要有兩筆,一筆就是繁榮舞臺創作專項經費,主要是對看準的劇目進行重點投入。第二筆經費,江蘇藝術基金,每年都在5000萬,面向全省申報,重點是藝術創作,也包括對外交流和人才培養,藝術基金三年來我們扶持的項目已經達到了670多項。
如果身在農村,
除了逢年過節,
平時想看精彩演出該怎么辦?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萊:除了每年大家很熟悉的“三下鄉”集中活動,還有“文化進萬家”這樣的活動之外,近年來我們還開展叫文化志愿者鄉村服務活動,通過設立省市兩級的文化志愿者鄉村服務基地,進一步來推動送戲下鄉,目前在我們江蘇有20個戲劇劇種、100多家正規戲劇院團和眾多的戲劇社團正在做送戲下鄉的工作,這是一個貫穿全年的活動,我們現在是文化下鄉,常下鄉。
如今來南京旅游,
南京博物院已成“網紅”打卡地,
南博為什么這么火?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可能這個首先來源于我們理念上的變化,就是我們原來工作人員以文物為中心,但是現在發生了轉變,由物到人,更加關注觀眾,南京博物院總共是叫一院六館制,我們是分眾服務,也就是說,這六個館展覽內容不同,展覽形式不同,這樣就是能適應更多的人群,而且我們還不斷推出新的展覽,像2017年,我們一年大概有25個臨展,也是我們南京博物院得到公眾喜愛和歡迎的一個原因。
讓老百姓真正成為
文化創造者
徐州馬莊農民樂團成立于1988年,2007年曾接到意大利第八屆國際音樂節組委會的邀請參加比賽。為了提升樂隊水平,經江蘇省宣傳部牽線,樂團和6位文藝導師結上對子。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萊:2017年4月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鼓勵戲劇表演的專業樂團和農民戲曲表演的團體“結對子、種文化”,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文聯在全省鄉村,設立了一批文藝志愿者服務基地,組織一批文藝家志愿者來擔任基地的文藝導師,來對農村文藝人才進行傳幫帶,來幫助他們提高創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通過“種文化”,文化逐漸在基層生根發芽,群眾文化開展得非常精彩。比如南京市建鄴區“精彩365、快樂每一天”文化演出進社區活動,常州的“社區天天樂”,泰州“百姓大舞臺”等等。2018年我們組織了叫“邁進新時代、幸福舞起來”全省廣場舞大賽,全省1.2萬個廣場舞團隊,有40萬廣場舞愛好者直接參與了1800多場海選活動,你說火不火!
讓改革跑出加速度,
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