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王 文 通訊員 張開虎 金丹丹)和天寒地凍的季節相反,這會,東海水晶交易卻迎來了高峰季。聽說曲陽小有名氣的“大石水晶”正在打磨一個國內最大的粉晶球,近日,記者特地去一飽眼福。
一到東海縣曲陽鄉薛埠村,只見熙熙攘攘的村民們不懼室外低溫,有的在購買各類水晶原石,有的在裝車外運水晶制品。村民宋大石,正和7名工友聚精會神地打磨著一個凈重11.678噸的粉色水晶球。
“再有兩三天就可以完工了。”在加工區內,宋大石戴著手套,手持砂紙,打磨著水晶球。只見偌大的粉色水晶球坐落在機器上,不時地轉動,四周的工人站在腳手架上,有序地操作。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水晶球熠熠生輝,非常好看。
“真的很不容易做。”談起創作這個直徑2.1米的超大水晶球,現年45歲的宋大石不禁感慨道。因薛埠村盛產水晶,早在20年前,宋大石夫妻倆便給本村水晶創業者打工,學做水晶球。“那時候起早貪黑干一個月,兩人也就能掙300多元。”為提升生活質量,1997年,宋大石從銀行貸款5000元自己創業。
宋大石的創業之路并不一帆風順。“3個月賠了3000多元。”談起創業初期,宋大石說,“那時候一夜就睡半夜覺,頭腦里就想著如何不賠錢。”于是,宋大石調整產品檔次,并以薄利多銷為主。慢慢地,從不賠到賺。隨著像宋大石這樣的淘晶人越來越多,薛埠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晶加工村,并連續三年被阿里研究院認定為中國淘寶村。
去年,宋大石光做水晶球就購買了200多噸原料,對外銷售1萬多個大小不等的水晶球。“我名字就叫大石,也一直想做個特別大的水晶球。”宋大石說。去年春節剛過,宋大石像往常一樣去鄉里的水晶街購買原料。“一看到這塊水晶石,我就喜歡上了。”在一家水晶原料銷售企業內,一塊來自莫桑比克的粉色水晶石深深地吸引了宋大石,“色正、質優、個大。”宋大石最終將這塊重達30多噸的粉色水晶石買回家。
一個水晶球的誕生,要耗費比它自身重幾倍的材料,而且在磨圓時,風險很大,往往容易因為迸裂而前功盡棄。深知此道理的宋大石,在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時,不敢有任何的馬虎,他不僅請教了諸多行業內的名家,還將原石運送到一家技術雄厚的企業內進行加工切割。“僅這道工序,就歷經了3個多月。”宋大石說,“打磨、拋光又用了7個多月。”
歷經一年多的加工制作,宋大石逐漸賦予這塊原石新的生命力。“這是我看過最大的水晶球”“應該是世界最大”“賣個200萬應該沒問題吧”……連日來,為了目睹超大水晶球,人們從四面八方接踵而至。
“今天臺灣一個客商過來看看,還有越南、泰國幾個客商也聯系我了,春節前應該能賣出去。”摸著圓潤的水晶球,宋大石喜悅地說,“愿生活能像這個水晶球一樣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