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關(guān)立蓉
那天是大暑,本以為又是一個天上下火的日子。一早醒來,關(guān)了空調(diào),打開窗戶,竟有涼風吹拂。為了不辜負這個夏日的清晨,想起之前聽好友推薦的美術(shù)館,查定路線就出了門。
美術(shù)館很難找,我在集慶門大街一帶繞了不少路,才在臨街的居民樓之中,發(fā)現(xiàn)了它小小的門牌。此時,正是上午11點,日曬正烈,屋內(nèi)卻一片清涼。灰色的墻面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地懸掛著風景油畫。一樓展出蘇聯(lián)畫家的作品。原野之上,林中的木屋、扎頭巾的農(nóng)婦,高高的谷倉安靜矗立著。畫作讓我想起了兩年前,好友去阿勒泰旅游,給我描繪的當?shù)孛谰啊K麄冏≡谙叺纳帜疚堇铮巴饪梢娚钌健⑾獫竞凸沸艿哪_印。很少有人聲,踩在草地上的沙沙聲,似乎是寧靜世界的入侵者。油畫神奇的吸引力,一下子把我?guī)У搅四且黄瑢毦常疵摿损つ伒暮顾乙沧哌M了涼爽的秋日森林中,坐在高高的谷堆之上,等著夜晚降臨和星星點亮。
蘇聯(lián)女畫家奧爾加·博伽耶斯卡婭的作品,則給我另一種亮眼的魅力。這里展出她在1955年的畫作——《我的房間》,整幅作品籠罩在明媚的色調(diào)里,粉色的床單、木質(zhì)的地板和桌椅,以及墻上掛著、臥著的油料,滿足了我對一位藝術(shù)女性的想象。
走上樓梯,墻面上掛著小幀畫像,而樓梯的盡頭,記錄了一段堪稱電影橋段的故事。原來館長收藏的世界名畫,竟與新冠疫情有關(guān)。善良的館長先生,在歐洲暴發(fā)新冠疫情期間,向意大利的一位藝術(shù)品收藏家捐助了大量口罩,換來了對方同樣的真誠——將一幅藝術(shù)大師柯羅的精品油畫,以遠低于平時市場的價格,轉(zhuǎn)讓給了他。之后,又去拍賣會幫助館長拿下不少作品。館長決定將這一批作品無條件免費展出,于是,才有了這個美好的下午。
此刻,這里沒有烏泱泱的人群。我能夠一個人獨享一整個大廳,我能夠在咫尺之間,用眼神觸摸到大師們的筆觸,努力拼讀他們潦草的簽名,甚至感受到紙面的褶皺。我最愛米勒的《晚歸》,一個身穿長袍的農(nóng)人,低頭望著腳下的田野和身邊的老狗,頭頂是初生的月鉤。也許是上弦月,也許他很疲憊,也許他的內(nèi)心期待著,歸去的路上,可以搭上鄰居的馬車,可以看見炊煙從家里的煙囪直直地升起。如果有五百種情緒可以描繪這一幅畫的秘密,我愿意一遍遍地將它們顛來倒去地念出來,因為,它復制了我每天疲憊地擠進擠出地鐵站,在洶涌的人潮里掙扎的孤獨感。
就在我快離開的時候,館長帶著神秘的微笑走近了我,“想不想看一組照片?”然后他打開了手機相冊,是我剛剛游覽時的身影。我有些不好意思,他快樂地告訴我,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打開了“上美術(shù)館”的社交平臺賬號,每天,他都會更新一批照片,記錄前來探訪的人們。我突然想到,“遇見”,本身就是浪漫的,在這一處安靜的藝術(shù)殿堂里,我們看畫,而他在看人。他用鏡頭記錄下來的,是我們,更是南京這座城市的底色,真誠、樸實,但處處都有溫情和高貴的靈魂。
大暑日,涼風習習吹拂,世間的一切,都在令人舒適的維度上緩緩生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