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孫曼
初秋,吳江行,從煙波渺渺的蘇州灣到小橋流水的黎里古鎮,所見美景無數,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我見到的幾位外地人。
我們來到太湖邊的“上書洲書店”,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落地窗,窗外就是浩瀚無際的太湖,屋內近7萬冊的精選人文藏書和各種文房,貌似隨意卻有序地堆放著,親切得仿佛是自家書房,與裝修質樸的茶室一道,等待著有緣人來親近。店主人袁先生一襲深色唐裝,侃侃而談,向我們娓娓介紹了他從南通來此地開書店的心路歷程——這里雖然遠離繁華的市中心,但就是那份世外桃源般的靜謐,吸引了很多真正的愛書人,平時各種讀書會、文物鑒賞會、詩歌朗誦會不斷;優美的自然風光,加上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這家書店成為了人們名副其實的“心靈綠洲”,也很好地詮釋了窗外那句廣告語:“心上的書店且停停”。
在吳江賓館剛住下,曾在我手下實習了一個暑假的小美便滿面春風地來與我相見。小美是湖南人,兩年前從南大碩士畢業,通過“名校優生”計劃,落戶在了吳江,教育、經濟、民生,幾個領域的工作她都做過,已經從一個涉世未深的象牙塔中小姑娘,成長為單位的中流砥柱。問她工作中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么?她說還是“高質量發展與老百姓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比如去關閉無證開業的私人幼兒園,取締非法經營的煤氣站……每當此時,都面臨沖突,也曾讓她忐忑不安,但在能干上司的帶領下,最終都圓滿地完成了貌似棘手的任務。
她說,其實解決這些矛盾,關鍵是要有更好的替代方案,讓外來務工人員能真實地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因為她也是外地人,能夠感同身受。眼下,小美已經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侶,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小伙子來自江蘇另一個城市,但他們將把小家安在吳江。
在費孝通博物館,我遇到了講解員小王。2010年,費孝通博物館落成后,因接待任務繁重,七都鎮專門成立了一個由9位年輕人組成的接待小組,北方姑娘小王就是大學畢業后應聘來到此地的。她指著墻上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到訪江村的記錄,告訴我們說:“早在1939年,費孝通先生就通過大量生動詳實的記錄,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立體真實、可信可親的中國,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當今進行國際傳播時的標準”。當我得知這番話,是她通過自學時政、精讀費孝通《江村經濟》后自己總結出來的,不禁對她刮目相看。
幾天來一直陪同我們的一位年輕人,姓李,也不是吳江人,老家在四川,也是大學畢業后考過來的。小李對我們介紹道:吳江自古以來就人杰地靈,除了莼鱸所代表的思鄉文化、源遠流長的絲綢文化,還有一首詞也家喻戶曉,那就是宋末才子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一片春愁待酒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第一次知道,原來這闋詞是蔣捷在吳江寫就的。
臨別時,小李說:“我們既然來到了吳江,就不能被流光所拋,要把吳江建設得更加美好。”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一直回響在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