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多姿多彩的街道、舒緩空靈的音樂、潔白飄逸的太極服、行云流水的招式、專注投入的眼神……昨日,筆者在贛榆區青口鎮工業文化街巷青怡街看到,一群晨練者正在悠然鍛煉。在這里,昔日一棟棟破敗不堪的“高齡”職工宿舍樓,經過巧妙構思改造,如今變成了贛榆工業文化創意長廊。一幅幅老照片,一個個“光陰的故事”,勾起人們昔日的美好回憶,青怡街也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地”,很多已搬走的老職工紛紛前來參觀拍照,贊嘆老小區換新顏,破街巷變成“老故事街”“文化巷”。
隨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穩步推進,在贛榆,許多像青怡街這樣的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重新煥發生機,如散落的珍珠點亮贛榆的角角落落。贛榆區在創建的過程中始終把“老大難”———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改造作為城市更新提升的載體,堅持突出問題和民生兩個導向,凸顯創建靠民、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宗旨,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促進人居環境改善和城市品質提升。同時,贛榆還特別注重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建設文化厚重的城市,讓城市有質感更有溫度。
走進青口鎮春光路,道路兩旁有序擺放著各類綠植和花卉,讓整條道路充滿生機;沿路兩側的墻體,立體彩繪———華夏秀美山川,美不勝收,讓人心潮澎湃;“攜手創建文明城市、共享美麗綠色家園”等創文公益宣傳牌與懸掛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讓人感受到在創文工作推進下“泥水路”的精彩嬗變。
“文化代表和反映著城市的特質品位和形象風格,我們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把城市的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質。”贛榆區創文辦相關負責人說,贛榆區廣泛征求民意,把具有贛榆特色的文化因子植入其中,聚力實施文化路、農貿市場等主干道、市場、廣場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以明渠路為代表的10條示范背街小巷,并把山海文化、徐福文化、紅色文化、書香文化融入其中,一路一特色、一街一風貌,讓街道“上檔次”,為城市增顏值。
“這條路過去是臭水溝,現在變成了寬敞干凈的街道,‘臟亂差’變得‘有文化’。”提起明渠路的改造,東關社區68歲的賀步起豎起大拇指。走進明渠路,色調一致、造型相同、整齊劃一的店面依次排開,書香文化墻、好人文化墻,精致的游園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贛榆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還把豐富文化生活作為重要內容,彰顯城市特有的氣度風韻。線下結合“書香贛榆”發展建設規劃,推進建設翰林公寓、觀瀾尚城等城市書房進社區、小區,免費向市民開放,線上開設“空中書吧”,大力倡導全民閱讀、終生學習,讓書香成為贛榆味道。
文化滋養涵育讓贛榆文明之花璀璨奪目,市民文明素養全面提升,“文明贛榆”品牌熠熠閃光,內化為贛榆的城市氣質。(記者 伏廣進 通訊員 龍步青 王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