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我國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京開幕,各省市的書店出版社組織讀者見面會,圖書館繪本館策劃讀書挑戰賽,網絡電商推出購書促銷……閱讀活動豐富多彩,讓節日儀式感滿滿。讀書日過去了,我們該反思一下自己平日的閱讀習慣,一年讀了幾本書?每月去過幾次圖書館?每天都讀書了嗎?
讀書應該是全民參與。眾所周知,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啟迪智慧……“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皶接脮r方恨少。”這些是小學時就學過的道理,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把讀書落實在行動上。一項統計資料表明,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為81.6%,平均每人閱讀4.76本紙質書、3.30本電子書,均較上年有所提高。但與讀書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以色列每個公民每年平均閱讀80本書,法國50多本,日本30多本,而我們平均不到10本書。只有全民閱讀,從知識中汲取前行力量,才能實現文明素養的提升,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進步,才能實現我們祖國的強大。
全方位營造讀書氛圍。國家層面,今年召開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傳遞出的讀書意義不言而喻。閱讀氛圍需要社會、校園、家庭等共同聯手營造,讓每個人心中播下讀書的種子,愛上閱讀。書店、圖書館、城市書房、繪本館、農家書屋……各類書館遍布城市、鄉鎮社區、農村,方便市民讀書。據了解,在我市閱讀促進會的努力下,市圖書館不斷繪就城鄉間的“閱讀地圖”,打造惠民利民的“15分鐘閱讀圈”,公共圖書服務體系逐漸形成。校園是讀書的地方,學校應該舉辦各種讀書活動,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培養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元,讀書習慣從小培養,家長讀書、孩子讀書,一起打造書香家庭,書香家庭多了,書香城市、書香社會則自然形成。
養成每天讀書好習慣?!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弊x書貴在積累。給自己定一個計劃,每天閱讀半小時或者1小時,可以固定在早上或晚上,剛開始執行可能有困難,哪怕每天看兩三頁也可以,只要不放棄,堅持就能養成習慣。進入數字時代,書的形式愈發多樣,我們閱讀的方式也可以靈活選擇,看書讀書聽書都可以,只要每天定時定量堅持下去即可,保持自己閱讀的熱情和習慣就是一種成功。
“讀書日”是一個開始,是一次提醒,我們的目標是“天天讀書”。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能一概接收信息,只有堅持讀書才能把紛亂龐雜的信息進行沉淀過濾,才能實現個人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呂蘭芳)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