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又一次聚焦,再到這次全國兩會上共商國是時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明確要求、做出深入闡釋、指導發展實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因地制宜”、目標在發展,而這兩方面的共同切入口則在于科技創新,在于打磨“研值”。
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時代發展之必然。而新質生產力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關鍵。以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的工業為例:2023年機械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合計營業收入24.2萬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7.0%,占機械工業的比重分別為81.3%和81.0%。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將持續加速體質產業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倍添強勁新動能。
科技是第一動力,創新是第一生產力?!耙怀鰳嫿ㄒ韵冗M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這既是對江蘇的期許,也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方法論。下大力氣推進標志性工程提速、平臺能級提檔、科研攻關提能、人才支撐提質、成果轉化提效和創新生態提優,“研值”強則新質生產力強。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根本在于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有利契機,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質生產力同現代化產業集群有機集成、系統銜接。2023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12.82萬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達91.9,居全國第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都超過了四成,13個設區市全部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市。以“研值”育“新質”,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江蘇有底氣更有實力。但一花獨放不是春,呼喚各地立足實際,精準發力久久為功。
高質量發展好比一場“登山賽”,新質生產力則是賽程中的一個“制高點”。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孕育壯大新質生產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春天出發,向著美好未來昂首闊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即將澎湃涌動,中國式現代化前景光明廣闊。(管樂)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