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質生產力的加快發展不僅推動著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開啟了就業新空間,一批新職業伴隨著新技術的突破開始“起飛”。伴隨著我國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采圖員、數據標注師等新職業相繼出現,給高天來等年輕人帶來了更多的崗位選擇,這些新職業也在推動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央視網-新聞聯播)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信息化、數字化蓬勃發展,催生了一些新產業、新業態,產生了大批數字類職業,為保障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和條件,也讓穩就業、促發展、安民生具備了更強底氣和信心。
向“新”發力、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新”潮涌動,也給就業帶來新機遇、新路徑和新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標注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等97個數字職業,《高校畢業生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報告》預測到2030年數字經濟將帶動就業人數達4.49億。把握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機遇,我國數字經濟大步流星、蓬勃發展,持續激發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能,助推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培育壯大,由此催生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催生更多新的就業形態,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和提供就業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新賽道開辟了就業新空間,新興職業的興起在提供就業新崗位、新形式、新選擇的同時,也向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發出了呼喚。深入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加大政府補貼性培訓力度,多形式建設數字技能培訓基地;以技能狀元大賽為載體,為數字職業人才發展競技提供新賽道、搭建新舞臺,探索培育“數字工匠”;面向企業職工、職校學生、靈活就業人員等各類群體,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數字人才搭建“成長階梯”……多措并舉開展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行動,助力勞動者搭上新職業“順風車”駛向新航程,也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適應性勞動力資源。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勞動力作為支撐,高質量就業又為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就要善于依托創新驅動的力量,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釋放更多就業紅利,持之以恒提升發展“含新量”擴充崗位“蓄水池”,在新賽道上跑出發展加“數”度、邁出穩就業堅實步伐。(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