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近九成受訪大學新生認同青春因奮斗創造無限可能。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廣大青年應在最美好的時光,不負青春、不負自我,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用奮斗繪就青春最靚麗的底色,用行動是開啟人生最關鍵的一環。
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從容,書寫“甘于奉獻”的“時代篇章”。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雷鋒同志以黨為母親,堅定的信仰也成為了他一生的精神支柱,“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雷鋒同志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無論是捐款給受災群眾,還是不顧自己火車到站陪陌生大娘尋找兒子,亦或是身體不適仍堅持參與小學蓋教學樓不留名,他無時無刻不奮斗在人民群眾的最前沿,書寫著“甘于奉獻”的“時代篇章”。廣大青年要以雷鋒同志為榜樣,在基層工作中無論經歷怎樣的艱難險阻,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不畏艱險,深入基層一線,訪民情、察民意,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讓青春在基層閃閃發光。
以“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永葆“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為人民謀幸福是共產黨人一生的追求,共和國將軍張連印,年輕時“馳騁沙場”,保家衛國,戎馬一生,在退休后本該安享晚年,但他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為家鄉左云縣植樹造林,治理風沙。一身舊迷彩服,扛著鋤頭,迎著大風,張連印踏上了他的“種樹之旅”。自掏腰包買樹苗、咨詢林業部門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從一開始的1萬棵樟子松苗種種下去轉年全死了,再到精心培育160萬株優質樟子松幼苗,幼苗成活率達到95%以上,實現大規模種植,樟子松成為了“防沙衛士”,而張連印同志然從一位種樹“門外漢”變成了荒山上的“樹司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更應不忘初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始終保持昂揚的奮斗姿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帶著“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揮灑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抱負,堅定“對黨忠誠”的“如磐信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26歲,是該奮斗的年紀,是充滿活力的年紀,是不斷接受新事物的年紀。王繼才,甘愿放棄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毅然決然獨身一人來到環境惡劣、杳無人煙的開山島上,獨自守衛開山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這些瑣碎繁雜的工作,就這樣,夫妻二人子在島上一待就是32年,用實際行動堅定“對黨忠誠”的“如磐信念”。當代廣大青年也應學習王繼才同志“不畏艱險勇向前”的守島精神,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大熔爐”,經歷各種磨難,勇于擔當作為,不斷突破自己,將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中去,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抱負,開啟一段屬于自己的長征,在時代的長河中創造一段最輝煌的篇章。(李海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