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奔騰的長江到蜿蜒的淮河,從浩渺的太湖到壯闊的黃海,水不僅是江蘇的自然稟賦,更是江蘇“依水而生、緣水而興、因水而美”的精神根脈。9月23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走進位于南京的揚子江生態公園,實地感受“水韻江蘇”的時代風采。(9月24日環球網)
水運連著國運,水資源事關人民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作為水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江蘇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在全國率先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法,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圍繞黑臭水體治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等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目前江蘇已建成幸福河湖3505個。長江鎮江段,江豚躍出水面嬉戲;洪澤湖濕地,數千只花臉鴨在空中飛舞;黃海灘涂,丹頂鶴悠閑覓食……一條條幸福河湖潤澤“魚米之鄉”,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打下堅實生態基礎。
水脈與文脈交融,造就四季繁花、流光溢彩的水韻江蘇。江河湖海孕育生態風光,千年歷史沉淀人文底蘊。唐代官河、蜀岡北門、桑樹腳大型建筑基址等遺址相繼發掘,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尋脈運河;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建成開放,吸引青年觀眾競相打卡;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應用,讓江蘇大地非遺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江蘇積極參與長江和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持續舉辦大運河文化發展論壇、世界運河城市論壇、長江文化節等重要會展、活動,推動歷史文化根脈煥發時代光彩,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支撐。
水韻綻芳華,青春浪花奔騰向前。水韻,江蘇最厚重的底蘊,青春最靈動的亮色。任潮起潮落、歲月更迭,綿延45公里的宋公堤始終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入選“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項目榜單;長江遇上京杭大運河,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工程進入最后沖刺,一項新的世界紀錄正在“黃金十字路口”誕生;從“85后”潛心研發啃下技術“硬骨頭”,到“90后”堅守平臺一線,24小時連軸轉守護運行,再到“00后”帶著朝氣新上崗,“太湖之光”的故事里青年身影格外亮眼……將青春理想融入水利建設、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實踐,新時代青年在江蘇大地接力書寫新的華章。
江海奔流與日新,經濟大省挑大梁。江蘇,以占全國1%的陸域面積和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江水滔滔、運河悠悠、湖蕩靜謐、海潮澎湃……作為唯一同時擁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江蘇水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6.9%。錨定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目標,立足“水鄉”地域特征,拓展“水運”發展優勢,擦亮“水韻”文化符號,江蘇大地生機勃勃、活力涌動,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青春于挺膺擔當處綻放奮斗榮光。(高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