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面對老齡化程度深、進程快的省情——全省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217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25.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江蘇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將潛力釋放為動能,著力完善老齡工作政策制度、服務保障、監督管理、社會參與四大體系,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溫暖厚重的“幸福晚年”畫卷正在江蘇大地徐徐鋪展。(10月28日新華日報)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10月29日,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如期而至。重陽節是我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確定為國家法定的敬老節日,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始終是節俗活動的鮮亮主題。透過多維度推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江蘇實踐,看見中國老齡事業蒸蒸日上,養老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從愿景加速走進現實,社會各界正以“登高”之姿合力托舉“夕陽紅”。
務實有為,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老年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2019年—2024年,全國財政用于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從人文關懷到權益保障,從著力推進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高水平覆蓋到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第22年上漲……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不遺余力加強養老體系建設,讓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十五五”時期,正處于人口老齡化水平由中度向重度演化的關鍵階段,要求我們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持之以恒、用心用情守護“夕陽紅”。
創新作為,打造老年群體高品質生活。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進行“適老化”家居改造,建立“智慧養老院”,開辦社區“長者食堂”,試點推廣“長護險”,增開“銀發旅游列車”,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與時俱進、創新實踐,注重新技術應用和新業態賦能創設養老服務新場景,以高品質服務供給促進“養老”向“享老”升級,從兜底保障、生活照料向更有質量的醫養康養相結合服務轉變,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個性化需求,在促進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雙向奔赴”中,努力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文明善為,實現敬老風尚高水準躍升。百善孝為先,敬老德為本。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是各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課題。從開展豐富多樣的重陽節主題活動,到常態化走訪慰問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老年人等重點群體,從“窗簾之約”式志愿者守護陪伴被借鑒、效仿,到數字助老工具書的貼心呵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多年輕人投身養老行動,傳遞暖心關懷、解決實際困難,文明風尚蔚然形成,給老齡事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讓“久久關愛”的溫暖浸潤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高譚)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