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義、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個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人。”這一以德修身的高標準嚴要求,應成為黨員干部的努力方向,自覺錘煉為大公、守大義、求大我的政治品格。
一心為公。古人有云:“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古代有許多恪守公道正派的人物事跡,在歷史上得到了記憶和傳頌,如禮賢禪讓的堯舜、公而忘私的李冰父子、秉公執法的北宋包拯、清正廉明的明代海瑞等。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更是把“天下為公”奉為至理,一生為之奮斗不息。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執政才能執得好。秉公道、守公心,做到先公后私、大公無私,這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必備素質,也是干成事、不出事的根本保障。“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所謂公心,公就公在愛民、樂民上,公在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上。“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公者千古,私者一時”。今天,人們在蘭考看到泡桐造福百姓,在東山望見木麻黃鎖住風沙,在大亮山目及森林覆蓋荒山,無不慨嘆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優秀共產黨人所創造的豐功偉績。他們在腳下的土地上忘我工作時何曾想過為自己留名?然而那一座座豐碑早已矗立在人民的心里。
一身正氣。自古以來,人民就常用“正”字來作為為人處世的一個標準。翻開我國古代歷史,一身正氣的人比比皆是,前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他們的一身正氣至今令無數后輩欽佩不已。“政者,正也。”共產黨人自身正,才有說服力、感召力,才能贏得信任、行穩致遠。首先要行為端正。黨員干部要將科學的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要自覺端正行為,做正派之人。其次要作風清正。黨員干部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自覺遵守黨規黨紀,面對誘惑時,要能夠穩得住,面對利益之時,要能夠守得住。再就是要處事公正。黨員干部身在崗位,就要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心里面要有一桿“良心秤”,做到公道用人,公正處事。要培養廉潔自律、兩袖清風的品行操守。“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清廉是陽關道,貪腐是不歸路。
一塵不染。孟子最早提出“潔其身”的概念,唐代白居易“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宋代周敦頤贊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元代王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詩句,都表達出古人對一塵不染、潔身至上、清白做人道德理想的推崇。做一個一塵不染的人,是我們黨對黨員干部一貫的政治要求。一要堅定信仰,不讓“思想蒙塵”。要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保持政治定力,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砥礪前行。二要加強修養,不讓“身體積塵”。要加強黨的紀律修養和作風修養建設,對標共產黨員的素質標準,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革命,不斷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行為水準。三要干凈做事,不讓“行動揚塵”。干凈做事是黨員干部的為人之本、從政之基。個人干凈,做人才有骨氣、干事才有底氣,才能行得穩、走得正。黨員干部要干干凈凈敢于為人民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侯天柱)
作者單位:贛榆區審計局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