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把今年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明確提出要擦亮“連心城、貼心港”地區品牌,全力打造企業和群眾滿意認可的最優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責任落實是重點,解決問題是根本,要把功夫下在關鍵處。
一要圍繞企業的急難愁盼下功夫。從現實情況看,正如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發表特別致辭所說的那樣:“人類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各大經濟板塊歷史上首次同時遭受重創,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貿易和投資活動持續低迷。各國出臺數萬億美元經濟救助措施,但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仍然很不穩定,前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們既要把握當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支持,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危機陰影,更要放眼未來,下決心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使世界經濟走上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疫情持續沖擊,百年變局加速演變,國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當前形勢下,我市提出加快新時代的后發先至、建設人民期待的現代化新港城,在這一歷史新階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專項行動,靶向坐標明確,舉措有力,立足實際。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面對疫情不利影響,企業最盼的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扶持,要把對企業、個體工商業者紓困解難、創新激勵的“政策包”落到位。在落實過程中,不打折扣,不“繞道”而行,不厚此薄彼,真正實現應享盡享、應得盡得,做到全覆蓋;要把減稅退稅、融資支持等“工具箱”在系統、行業生效,讓黨的好政策切實惠及企業、民眾,為企業、個體經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要摸清經營“門檻”和“路障”。企業經營者希望的是 “門好進、臉好看”,但有時“事難辦”、互相推諉扯皮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甚至還有吃拿卡要的。企業和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把不作為、假作為、冷作為的一些干部和辦事人員戲稱為“拖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思想作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少數機關干部因為個人利益故意拖、能力不足消極拖、怕擔責任甩手拖、害怕困難躲著拖。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作風建設和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思想上的癥結,革除作風上的頑疾,以“活動”為抓手,重點在“嚴、細、實”上下功夫,在“快、準、好”上有體現。要堅持問題導向,從企業、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切入,真正動真碰硬,敢于較真,不繞來繞去,不轉來轉去,不文來文去,不會來會去。徹底清除企業經營、群眾辦事過程的“攔路虎”“絆腳石”,將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落到每一個實處,提升群眾滿意度,切實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要著眼優化長遠和健康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企業。營商環境,決定了企業發展的空間與速度,企業家對營商環境最有發言權。企業最擔心營商環境建設“喊口號”“一陣風”,雨過地皮濕。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要糾治眼前的問題,更要對解決相關部門的問題舉一反三,針對問題全面整改,強化治理,營造好穩定、公平、透明、可信的良好環境。俗話說得好,“開言知肺腑、出口見精神”。在行使公權力服務企業和群眾時,我們尤其要注重個人的言行舉止。營造“好作風人人受益、優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工作局面。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時間等不起,企業也耗不起。政府用充滿善意的營商環境全力支持企業在各自領域發展壯大,這些企業也會共同展現這座城市的風格和氣質。
讓我們攜起手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帶領下,勇作為、敢擔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扎實實把“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活動深入開展好,進一步改進作風、砥礪前行,努力以工作的新成效,為加快新時代“后發先至”、建設人民期待的現代化新港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王運軍)
作者為市級機關紀監工委書記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