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婷麗
人才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推動科研創新、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支撐。我市作為江蘇省重要的沿海城市,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區域民生福祉與健康保障能力。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花果山衛生英才”等系列政策,在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對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如何構建科學高效的人才引進機制與可持續的人才梯隊,仍是當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我市公立醫院實際,深入分析現狀與問題,探索實踐路徑,為推動區域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連云港公立醫院人才引育現狀
近年來,連云港市公立醫院圍繞“人才強醫”戰略,以引進、培養、用好人才為核心,全方位推進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成效較為顯著。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擴充人才“蓄水池”。通過“花果山衛生英才”引進計劃、省市“雙創計劃”“海燕計劃”等項目,近3年柔性引進衛生專家22人、博士研究生及副高以上職稱31人,7人入選省市“雙創”博士。
強化人才培養培育,持續激發隊伍“新活力”。以“花果山衛生英才”培養計劃為核心,系統推進人才成長,分層培養衛生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及專家團隊,支持人才申報省“333工程”、市“521工程”等科研項目,97人入選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和項目資助,中青年骨干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持續構建聚才“好生態”。聚焦人才“安居樂業”需求,全方位提升服務保障,落實各類補貼政策,累計發放高層次人才生活補貼、項目資助等共計2112萬元,為多名高層次人才解決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問題。
連云港公立醫院人才引育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出臺《連云港市花果山衛生英才計劃實施辦法》,為人才引進與培養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據統計,政策執行以來,已累計資助衛生領軍人才10名、衛生骨干人才50名,衛生專家團隊47個,有效提升了區域醫療服務能力與科研創新水平。但從整體發展來看,人才引進與梯隊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具體問題如下。
薪酬待遇吸引力不夠強。相較于一線城市或省內發達地區,我市公立醫院整體競爭力仍顯不足。一方面,高層次人才普遍期待與自身能力匹配的年薪水平,且需考慮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家庭需求,醫院在財政投入與資源協調上壓力較大;另一方面,部分醫院對人才的長期激勵不足,科研績效、成果轉化獎勵等機制不完善,難以充分激發人才的持續貢獻動力。
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從人才結構來看,我市公立醫院存在“高端人才匱乏、梯隊斷層”的問題。一方面,能夠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與學科帶頭人數量較少,難以支撐重點專科突破與高水平科研創新;另一方面,青年醫師群體規模較大,但科研意識與創新能力薄弱,人才儲備后勁不足。此外,不同科室、不同專業間的人才分布不均,優勢學科與薄弱學科的差距持續擴大,影響醫院整體服務能力的均衡提升。
科研平臺建設不完善。目前,我市公立醫院普遍存在科研基礎薄弱的問題: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數量較少,科研用房、實驗設備等硬件設施不足;院校合作機制不健全,與本地高校、科研機構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程度較低,難以形成“平臺引人才、人才建平臺”的良性循環。這導致部分引進的科研型人才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條件,難以開展高水平項目,最終選擇流失。
就業多元化加劇人才流動。隨著醫療市場的開放與人才流動機制的完善,高層次人才的就業選擇日益多元。除省內外大型公立醫院外,民營醫院、連鎖醫療集團、醫藥企業及高校科研機構均在積極爭奪人才,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
連云港公立醫院人才引進與梯隊建設的實踐策略
結合我市實際與國內先進醫院經驗,公立醫院需從“引、育、留、用”全鏈條入手,構建科學高效的人才工作體系。
拓寬引才渠道,進一步完善引才機制。突破傳統招聘模式的局限,構建“線上+線下”“剛性+柔性”相結合的立體引才網絡。突出靶向引才,重點引進能夠填補技術空白、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與團隊(如腫瘤精準治療、器官移植等領域專家)。突出柔性引才,通過特聘教授、客座專家、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國內外頂尖專家定期來院坐診、帶教或聯合開展科研,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智力共享機制。突出拓展渠道,加強與國內知名醫學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實習—就業”直通車;積極參與國家級人才項目(如“長江學者”“杰青”)申報,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發展提供政策對接與服務保障。
強化待遇保障,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構建“薪酬+平臺+服務”三維保障體系,提升人才吸引力與歸屬感。優化薪酬結構,建立與人才能力、貢獻匹配的差異化薪酬體系——對領軍人才實行年薪制或協議工資,對科研型人才增設“課題績效”“成果轉化獎勵”,對青年骨干人才實施“基礎工資+績效獎金+成長補貼”模式,確保薪酬水平在區域內具有競爭力。搭建事業平臺,為高層次人才配備科研團隊、提供實驗場地與設備支持,優先支持其申報國家級、省級課題;對臨床型人才開放優質門診、手術資源,鼓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助力其實現職業價值。提供無憂服務,落實“花果山衛生英才”政策中的配套服務,為引進人才協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名額,提供人才公寓或住房補貼,讓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突出分層分類,進一步完善培養機制。構建“青年人才——骨干人才——領軍人才”的階梯式培養體系,實現人才可持續發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計劃,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培訓”雙軌制,為新入職醫師配備“雙導師”,通過病例討論、技能競賽、模擬手術等強化臨床基本功;設立“青年科研基金”,支持申報市級以上課題,鼓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培養科研思維。實施骨干人才提升計劃,選拔35歲至45歲的優秀骨干人才,赴國內頂尖醫院進修或攻讀更高學位,支持其承擔重大臨床任務或主持省部級課題;建立跨學科協作平臺,促進內科與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的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實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對學科帶頭人實行“一對一”精準培養,支持其牽頭組建創新團隊、申報重點專科或實驗室;通過“名師帶徒”機制,帶動青年人才成長,形成“領軍人才引領、骨干人才支撐、青年人才儲備”的梯隊結構。
優化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建立全周期、多維度的人才考核機制,實現“引進有標準、培養有目標、考核有依據”。分層分類考核,對臨床型人才重點考核診療質量、患者滿意度;對科研型人才側重課題立項、成果轉化;對管理人才關注團隊建設與效率提升,避免“一刀切”評價。加強動態管理,借鑒“預聘—長聘制”經驗,對引進人才實行3年中期評估、6年終期考核,合格者給予長聘或晉升,不合格者調整崗位或解除協議,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機制。強化結果應用,將考核結果與薪酬調整、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直接掛鉤,對表現優異的人才優先推薦參與“花果山衛生英才”等項目評選,形成“干得好、有回報”的正向激勵。
人才引進與梯隊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醫院、社會多方協同。連云港市公立醫院應立足區域實際,以“花果山衛生英才”政策為抓手,通過精準引才、科學育才、用心留才,進一步完善引才機制、激勵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機制、關懷機制,打造一支結構合理、能力突出、富有活力的人才隊伍,為推動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立東方醫院組織人事處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梁紅燕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