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顧曉昕)美容行業“VIP卡”、“貴賓卡”、“會員卡”等預付式充值卡,以豐厚的折扣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是,這些預付費卡在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消費糾紛。
市消保委經過對相關投訴分析,發現糾紛主要表現在:因消費者自身原因要離開所在城市而不能繼續接受服務,但美容院又不愿意退還余款;美容院出現搬遷、改名,拒不履行其義務,也不退還卡內余額;交了款沒有憑據,有的還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支付給個人,每次接受服務后也只是在美容院的一個冊子上登記一下,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沒有任何證據。
為此,市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辦理美容行業預付費卡時有幾方面一定要牢記。一是認真查看美容服務機構證照是否齊全,正規的美容機構必須到工商部門和衛生部門辦理《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后方可營業,未辦理上述證照的美容機構屬于非法的經營機構。二是辦理預付費卡時,一定要與美容院簽定正式書面合同。合同上必須說明權利義務、服務項目、產品名稱、扣費標準、使用范圍、使用期限等,同時應特別注明單方不能繼續履行合約后的違約賠償方式和退款條件等。如果是經營者提供的格式合同,消費者要仔細閱讀,避免限制條款和消費陷阱。三是消費者購買預付費卡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量避免一次性預存大筆金額,辦理后應當注意消費時限,及時消費,做好每次消費記錄和收集相關憑證。辦卡后應及時向經營者索取發票、收據或消費小票等書面憑據,并妥善保存。
此外,消費者在接受美容行業服務時也有幾方面問題需要注意。不要被店名所迷惑,有的為了吸引消費者,取名國際美容美體SPA會所、專業美容護膚中心、美容美體國際連鎖等,實則沒有任何連鎖經營授權資質;注意是否虛假宣傳,如“3天徹底祛斑”、“7天美白換膚”、“一針豐乳”、“開刀不留疤痕”等這類夸大其詞的廣告宣傳;不要貪圖便宜,有的店鋪打著“免費護理”幌子招攬顧客,卻行推銷產品之實。很多消費者被導購人員拉進店進行免費皮膚測試后,被告知皮膚不健康,推薦產品購買,若不買產品就要交納護理費甚至惡語相向和威脅逼迫;要注意查看產品質量,查看美容機構使用的產品是否為“三無產品”。看產品有無衛生許可證號、廠家、產地等信息,沒有上述信息的產品皆為“三無產品”,三無美容產品往往細菌總數、致病菌、氧化劑濃度超標等問題,尤其是對人體有害的鉛、砷、汞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可能導致急、慢性鉛、砷、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