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晶晶)“米扣,過來。”在海州區南極南路的保祥寵物醫院,劉保祥輕聲呼喚,一只小白狗應聲從辦公椅上跳下,親昵地繞著他的褲腿轉。這只2023年被遺棄在醫院門口的小狗,如今已是他“形影不離的伙伴”。
在港城養寵圈,劉保祥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他是保祥寵物醫院院長、市啟新寵物醫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市寵物診療協會會長。扎根寵物醫療17年,他救助流浪貓狗超千只,醫院墻上的錦旗換了一茬又一茬;鮮有人知道的是,他還是一位持續助學8年的愛心人士。今年,他通過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捐出4萬多元,幫助4名學子圓了大學夢。自2003年參與助學助殘等公益活動以來,他累計資助30多名學子,金額超50萬元。這些受助者中,有人穿上軍裝成為海軍,有人在大城市站穩腳跟。而他的善舉還在延續,越來越多同學、企業老板,甚至外地企業家,跟他一起守護“毛孩子”,點亮學子的未來。
從寵物醫生到院長:
醫院是流浪動物的“避風港”

“別人幫過我,我一輩子都記著。”談及公益初心,劉保祥總是回想起童年。小時候,他家里窮,哥哥和妹妹去做了童工,渴望讀書的他,8歲起就走街串巷賣報紙補貼家用。“那時候家里常吃不飽,鄰居和同學總會送些吃的給我。”劉保祥說。
這份“被溫暖過”的記憶,讓他對“弱小”格外共情。1989年,劉保祥考上東海縣一所高中,可因家境貧困,他咬咬牙放棄了,轉而選擇了藝校,只為學一門手藝謀生。1993年,為了離喜歡的小動物近一點,他考入徐州農業學校(現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求學路上,他曾因湊不齊學費輟學打工。“那時就想,要是有人能拉我一把,我就不會這么難。”
2001年,劉保祥入職“親親寶貝寵物中心”,從擦籠子、洗器械、給“毛孩子”喂藥這些基礎活做起。2008年,他創辦了保祥寵物醫院。醫院面積雖不大,卻五臟俱全:手術室、門診室、觀察室、住院部一應俱全,7名醫生輪班接診,從常見的貓狗到兔子等異寵,每日“患者”絡繹不絕。
這些年,醫院成了本地流浪動物的“避風港”。早上8點半開門,劉保祥常發現被人悄悄放在門口的貓狗——有的帶著車禍傷殘,有的罹患貓瘟、犬瘟等重病,最多一天收留七八只。劉保祥總是先把它們抱回醫院,自費做全面檢查,病情嚴重的就安排手術,痊愈后再通過朋友圈幫它們找新家。
“救助不難,難在領養。”劉保祥坦言,很多流浪動物因病留下殘疾,很難被接納。“現在醫院還住著近20只貓狗,我家里也養了8只,最多時同時照顧40多只。”這些年他在流浪動物救助上花的錢早已數不清。“藥品、糧食、絕育手術費,每年都要投入幾萬元,有時生意不好,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也沒想過放棄。”
采訪中,一位市民抱著流浪貓來取藥膏,劉保祥只收了成本價。“能幫就幫,少收十塊二十塊的,對我不算啥,但對救助人而言是份鼓勵。”他笑著說。
從“淋過雨”到“撐傘人”:
8年助學,承諾從不落空

“劉叔叔,我穿上軍裝了,以后要報效國家!”劉保祥曾收到一條來自青島的短信,發信人是孫天運——2017年他通過“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資助的第一個學子。這條短信,他珍藏至今。
說起與“微愛筑夢”助學公益行的緣分,劉保祥記憶清晰:“2017年,我在《蒼梧晚報》看到貧困學子的故事,很受觸動,隨后通過楊銳冰記者加入助學行列,從此每年都參與助學活動。”
“我沒讀成高中,所以特別希望這些孩子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劉保祥說,早在2003年,他就陸續參與助學、助殘等公益活動。每個被他資助的孩子,他都放在心上:2019年的劉盾學費沒著落,他不僅幫交學費,還常叮囑劉盾“好好努力,把命運握在自己手里”;2021年,遇到學費告急的馮中玲,他二話不說捐了2萬元;灌云學子張杰,他連續資助3年直至畢業。
最讓他欣慰的是孫天運。當年孫天運考上大學,家里卻連生活費都湊不齊,劉保祥不僅全額承擔4年學費,每月還提供800元生活費,就連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他都親自買好寄到學校。“這孩子特別懂事,上大學時就常跟我說‘以后要像叔叔一樣幫別人’,成為一名海軍時還特意給我報喜。”說起這些,劉保祥眼里滿是笑意。
生意最難時,劉保祥幾個月沒收入,卻從沒斷過資助,甚至跟朋友借錢湊學費。“承諾過幫到畢業,就不能食言,誠信比啥都重要。”他從不圖回報,只在跟學子聊天時提及自己“吃百家飯”的經歷。他說:“以前別人幫過我,現在我幫你們,以后等你們有能力了再幫別人,愛就能傳下去。”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愛心隊伍里的“雙向奔赴”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能帶動身邊人一起做公益,才是真的大愛。”這些年,他從不在意外界是否知曉自己的善舉,只是在朋友圈、抖音上分享自己助學的故事,逐漸吸引了一群人加入。
同學沈懿跟著他連續捐款5年;連云港寵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芝,被他的愛心感染后,今年資助了兩名學子,還說“要向劉保祥學習,把愛心傳下去”。“看著越來越多人加入,我特別開心,這說明社會上還是好心人多。”劉保祥說。
除了助學和救助流浪動物,劉保祥還在為規范寵物診療行業“辦實事”。2023年,他牽頭成立連云港市寵物診療協會,推動狂犬疫苗接種、犬只登記等工作落地。去年,東海公安查獲170多條流浪狗,他帶著寵物醫生免費做了170次犬瘟細小篩查,還捐了1200斤狗糧。
“流浪動物救助光靠民間力量遠遠不夠,希望政府能更多介入,讓這些‘毛孩子’有個好歸宿。”劉保祥說。
?
醫院墻上掛著不少錦旗,“妙手仁心”“守護毛孩子”的字眼格外醒目。“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是一個‘毛孩子’的康復故事,也是主人的心意。”劉保祥說,有次給一只患重病的狗狗做手術,主人全程沒放棄,最后狗狗痊愈時,主人特意送了一面錦旗。“那種成就感,比賺多少錢都開心。”
采訪尾聲,劉保祥打開手機,展示備注為“欠錢顧客”的通訊錄,有人最多欠了8000多元。“有個顧客家里八九只貓都得了貓瘟,我按最低標準治療,后來卻聯系不上那個顧客;還有個老板欠了3300元,最后把我拉黑了。”說起這些,劉保祥沒有抱怨,只是笑著說:“就當是公益救助了。”可他心里也有點遺憾:“要是這些錢能收回來,我還能多幫助幾個學生。”
讓劉保祥欣慰的是,家人一直支持他的公益事業。妻子和女兒幫他照顧家里的流浪貓狗,兒子更是子承父業,在南京學中獸醫專業,準備明年回來跟他一起干。“孩子說,想研究怎么降低寵物醫療成本,讓更多人能養得起、為它們治得起病。”
如今52歲的劉保祥,每天依然忙碌:早上8點半到醫院接診,晚上6點半下班后照顧家里的“毛孩子”,偶爾還要與資助的學生交流近況。他說:“未來我會繼續做下去,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公益隊伍,多救一只流浪動物,多幫一個孩子,讓愛循環下去。”
說話間,米扣跳上他的膝蓋,劉保祥輕輕摸著小狗的頭,眼里的溫柔和說起資助的學子時一模一樣,這份溫柔里,藏著他與“毛孩子”、與學子、與這座城市的“雙向奔赴”。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