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劉茜文 楊寧波 孫蓀 連工信)在灌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毅獅邁(江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內,排列著一排排規格尺寸不一、形狀花紋各異的特種輪胎,記錄著這個中國工程機械車輛輪胎“王者”的輝煌:高空作業設備輪胎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全球第二;新能源叉車輪胎市場占有率國內前三。毅獅邁(江蘇)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勝輝介紹,為進一步提升企業制造水平和市場競爭力,2024年,毅獅邁在一期項目的基礎上啟動了800萬套新能源、高性能特種工業、民用輪胎二期項目建設。該項目引入先進前沿智能制造技術,著力打造高品質、高性能乘用車子午線輪胎生產基地。項目全部滿產后,預計年產輪胎將超過800萬條,這標志著企業正式進軍新能源乘用車輪胎市場。
目前,毅獅邁特種輪胎有限公司覆蓋了工業、工程、農業等多個領域,產品覆蓋叉車、高空作業設備、礦用設備、建筑工程機械等各種特種機械并與全球30多家知名的工業、工程設備制造商建立了長期緊密的配套合作關系。
黑乎乎的汽車輪胎很難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然而,作為汽車唯一直接和地面接觸的零部件,輪胎對車輛操控、安全性和舒適性至關重要。新能源乘用車子午線輪胎的生產涵蓋煉膠、半成品制作、成型、硫化和檢測等環節,是物理成型與化學重構的復雜過程。毅獅邁通過全流程自動化生產線,通過128道工藝控制點及智能成型系統,確保輪胎符合新能源車對低噪音、低滾阻和高安全性的嚴格標準。
?
在毅獅邁智能化車間,一場“和面”般的煉膠工序正在進行。只見設備將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等原材料按照不同要求配比揉制成一層層的橡膠片。這些橡膠片按照部件分類堆放在白色的托盤上。
“煉膠中我們采用了很多創新工藝。”張勝輝介紹,例如,我們通過濕法混煉工藝與膠料創新,改善膠料機械性能。串聯式密煉機與高填充白炭黑等工藝確保膠料均勻性,實現磨耗顆粒更環保,并提升輪胎的耐磨性。此外,為滿足新能源汽車對輪胎低滾阻、高驅動力的需求,毅獅邁的煉膠過程中還引入新型硅烷偶聯劑,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提升其濕地抓地力并縮短制動距離。創新應用納米硅膠材料,顯著提高承載力和耐磨性。
這些膠片根據需求不同進入壓出、壓延等工序。在這些工序中,膠片將被壓出機擠出胎面、胎側、內襯層等部件,并通過壓延機將簾布和鋼絲壓制成胎體、帶束層等部件。
為了保障輪胎的強度,毅獅邁還引入了芳綸簾線,這種簾線拉伸強度是鋼絲的5倍,密度僅為鋼絲的五分之一,用于胎體層可使輪胎減重,提高行駛里程,降低滾動阻力與續航優化。其高模量特性可有效分散新能源車瞬時大扭矩帶來的應力,胎體抗撕裂性能得到顯著提高。
“芳綸胎體結構配合高密度胎面花紋,可以縮短在濕滑路面制動距離。”張勝輝表示,例如花紋設計時,考慮接地印痕優化、減少橫向溝比例、細化橫向刀槽花紋,確保芳綸簾線性能發揮到位。
這些胎面、帶束層、胎體簾布等零部件制作完成后進入成型生產車間。為了保障生產的一致性,這個制作車間需要保持恒溫恒濕。只見各種各樣的零部件通過成型機組合成胎胚。切開一個輪胎,層層交織的輪胎切面就出現在筆者眼前。“一般轎車輪胎大約有二三層,新能源汽車載荷大、啟動快,對輪胎性能要求更高、強度更高。”張勝輝解釋。
胎胚制造完成后就需要進入硫化車間。如果說前面是“和面”,那么硫化車間就是“做花卷”。胎胚被一個個放進硫化機穩固定型,十多分鐘就“開鍋”變為一個可以用在乘用車上的輪胎了。最后,所有輪胎還需進行100%的外觀檢查、均勻性和動平衡檢查,確保輪胎性能質量符合標準。
如今,毅獅邁智能化車間首批輪胎已經成功下線,正對物流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為全面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毅獅邁還將設立專門研發中心,致力于開發適用于新能源車的低滾阻、高承載、靜音型專用輪胎。張勝輝介紹,他們計劃在5年內成為國內新能源車輪胎市場領先品牌,并逐步拓展國際業務,打造全球認可的新能源輪胎標桿。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