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江 通訊員 單偉民 吳賽松)“下午提交驗線材料,不到半小時當場就拿到了合格書。第二天項目就能開工,比預期快了近一周?!笔兄攸c項目潘朱機械新材料智能制造項目負責人欣喜地表示。建設單位從申請驗線到現場開工的時間從原來的平均7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這樣的效率提升,得益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創新探索實施的建筑工程驗線“告知承諾+不對應審批”新模式。
今年以來,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創新推出驗線業務“告知承諾、隨機派件、不對應審核”新機制,將原來“單一業務屬地審核”轉變為全員“不對應審核”。目前,該模式率先在海州區、連云區開展試點,實現了驗線業務“隨機派件、即申即辦”。
我市在規劃管理領域的“告知承諾+不對應審批”創新探索,不僅大幅提升規劃審批效率,更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與風險防控,為我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力。
“為進一步推動審批提速,我們出臺了相關規定,以‘申請即發證’為目標,全面規范材料清單、誤差標準與審查流程,確保全市驗線業務執行統一標準,杜絕‘因人而異、因區不同’的審批差異。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將現場核驗和實質性審查環節后置,建設單位在窗口提交材料并簽訂告知承諾書后,即可當場領取《驗線合格書》,實現‘即申即辦’,有效破解了過去串聯審批周期長、企業‘等證開工’的難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對全市規劃審批業務量的智能分析,系統隨機派件、動態調配審核任務,建立規劃審核人員庫,打破屬地限制,實行“隨時可調整、隨時可上崗”的靈活機制。另外,基于自然資源業務“一碼統管”平臺,開發線上審批模塊,將申請、發件、派件、審核全流程納入智慧監管,實現任務隨機派發、結果實時回傳,推動驗線業務向“不見面審批”邁進。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深化‘告知承諾+不對應審批’改革,縱向推動該模式在全市范圍內覆蓋,橫向探索把‘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和‘不對應審批’等創新做法拓展至規劃許可、土地核驗等更多規劃管理環節,逐步實現建設項目規劃管理全流程‘不見面、不對應審批’。”上述負責人表示。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