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快,眾行遠。江蘇一盤棋,南北協調發展是關鍵一招,關乎著全省經濟發展的大局。
過去3年,無錫、連云港這對南北共建的新伙伴從“破壁融合”切換到“同頻共振”,通過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三鏈”攜手共進,以新質生產力為抓手推進錫連兩地“雙向奔赴”,織就了產業共興、園區共建、民生共惠的“發展經緯”。南北共建促進了兩地協調發展的“成色”更足、“動能”更強,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搭建起堅實的空間骨架。
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錫連3個共建園區開發面積達30萬平方米,已建成20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5億元。累計對接重點項目53個,總投資約692億元:無錫方累計投入灌南、灌云、東海3個重點縣幫扶資金2.4億元,實施民生項目175個。并在2024年省發改委公布的全省考核中,無錫連云港南北共建工作榮獲第一等次第一名,充分展現了南北協作的示范效應。
“一條鏈”
推進全鏈條發展創新
“一江分南北”說的既是地理上的差異,也是蘇南蘇北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上的差異。然而這種差異恰恰是區域發展的“特色所在”,也是協同協作的“潛力所在”——通過充分釋放蘇南蘇北比較優勢,推進蘇南蘇北協同發展。
一艘船要想出海需要哪些步驟?答案是陸、池、湖、海多方協同創新。看似簡單普通,但“含金量”卻不少。在深海實驗室連云港中心,國內首艘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未來”號的誕生歷程彰顯了無錫連云港兩地根據各自創新稟賦優勢,利用“眾籌科研”模式,構建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的蘇南蘇北共建的全鏈條創新生態。
在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時,無錫連云港正在加快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群。
總投資25億元的上能電氣儲能基地項目于2024年3月簽約,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全年營業收入3.7億元。果下科技、溯馭技術簽約入駐,遠景能源、隆基綠能、法液空、中船澄西等項目有序推進;總投資54億元的威孚環保項目一期廠房目前已全部封頂,預計2025年11月份投產。振江軌道交通和國產高端炭素熱場材料2個項目已完成廠房選址,正在制定廠房等配套設施裝修方案;諾丁星聯中藥渣水熱低溫轉化項目有效打通了“藥渣—資源—產業”的循環鏈條。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連云港)分院項目加速推進,助推連云港市醫藥產業發展;小山航空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基地、天盾無人機尖端反制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連云港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低空研學實踐基地等多個航空產業合作項目簽約落地,標志著南北共建首個錫連航空產業跨區域產業鏈正式搭建,推動實現航空產業商業化落地與運營,打造低空交通“最強大腦”。
無錫市南北結對幫扶合作連云港市前方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動產業合作的同時,兩地還攜手積極布局未來產業,依托無錫航天產業先發條件和連云港區位優勢,推進連云港商業航天技術服務母港、火箭總裝集成制造測試基地建設,為未來謀劃。
南北共建核心是縮小區域發展之間的經濟差距,關鍵是產業協同。過去3年,錫連兩地加強財政、金融、科技、產業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的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并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等要素在蘇南蘇北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為南北共建戰略之間的聯動提供豐富的要素資源,努力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探索出南北共建新模式。
三園三基地
共繪協作新圖譜
在南北結對的大背景下,無錫連云港以“三園三基地”為核心,一場以“共建共享”為特征的園區革命已悄然開啟。
作為江蘇省南北結對共建重點工程,無錫連云港專精特新產業園采用新型工業用地(MA)模式,通過“總部+基地”機制實現無錫先進產業與連云港空間資源互補。江蘇錫連工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莫欣說,截至目前,無錫連云港專精特新產業園已簽約、意向簽約和在談項目共計20個,總投資73.2億元。
在灌云振江軌道交通內,一座座龍門吊正在緊張施工。作為南北共建重要項目,該企業在江陰灌云工業園區和無錫兩地布局,實現了風電產業鏈的共建。如今,在江灌裝備智造產業園這樣的項目正在不斷聚集。
南北共建,促進了無錫連云港探索共建園區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構建“一家人、一盤棋、一條心、一起干”的合作理念,形成了“無錫研發+連云港制造”“無錫市場+連云港產品”等多層次合作模式,創新出“招商一體化+品牌管理輸出+人才流動雙向”的錫連園區運營新模式,實現了優勢互補與雙向賦能。
如今,惠榆新興產業合作園惠榆智能信息產業園一期順利實現開園滿租目標,二期廠房明年一月有望投用。目前已簽約入駐溯馭技術、天眼美哈等產業項目;匯聯金屬產業共建基地與江蘇鑫匯泰科技公司摩托車零部件生產項目完成簽約,目前已投產。灌南新材料產業共建基地已入駐重點產業項目3個,其中威孚環保項目還入選省級重大產業項目。東海循環經濟產業共建基地聚焦汽車產業鏈,目前正抓緊推進與斯泰蘭蒂斯集團等企業的產業合作。
共建園區探索的“飛地經濟”模式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共建園區實踐的“鏈式招商”方式提升了產業集聚效率;共建園區創新的運營機制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當前,無錫連云港共建園區以“生態運營方”新身份,通過精準定位降低試錯成本、生態賦能提升企業存活率、數字驅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努力打造區域間創新要素流動、價值共享的重要平臺,真正地實現錫連共建共享共贏。
守望幸福
保障民生以人為本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僅要縮小區域發展之間的經濟差距,還要保障民生以人為本。
今年2月21日,無錫與連云港的醫療合作邁出了新步伐。在無錫市南北結對幫扶合作連云港前方工作隊積極牽線搭橋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江南大學附屬醫院作為江蘇省燒傷緊急醫學救治中心與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與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簽訂一系列協議。如今,這些簽約項目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市第一人民醫院與上海瑞金醫院聯合推出“瑞金智慧醫療聯合體遠程門診”便民服務,將瑞金醫院專家請到“家門口”。
不僅在醫療資源共享共用上取得進展,錫連兩地還通過“小而美”的項目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數據顯示,通過幫扶資金支持,東海、灌云、灌南3地提檔升級村鎮衛生場所96家。此外,無錫連云港還率先完善醫保異地就醫“免備案”機制,讓雙方人員流動更加方便。
在做實衛生共建的同時,還積極推進教育共建。6月19日,在無錫連云港南北教育結對合作簽約儀式上,灌南縣人民政府與無錫金橋教育集團、江蘇省天一中學與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與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灌南縣人民政府與無錫金橋教育集團簽署的《關于灌南縣實驗中學西校區的委托管理協議》備受關注。這一合作模式打破了傳統幫扶的“單向輸出”局限,建立了“政府主導、名校托管”的多元協同機制,是省內首個“政府+名校”托管辦學的創新案例,為縣域教育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自2022年7月至今年上半年,無錫連云港兩地120所學校結對共建,覆蓋幼兒園至高校全學段,連云港到無錫掛職跟崗439人;建成“錫慧云海”智慧教育云平臺,共享優質課程資源1300余節;聯合實施名師培養“雙導師”制,共建項目團隊在各類評比中獲獎57人次,開展高層次校長培訓200人次。
此外,花果山西游燈會等錫連兩地文旅融合項目持續推進,錫連聯合舉辦招聘活動,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萬達錫連美華里商業廣場及美華酒店項目、高格眾創空間項目相繼入駐無錫連云港專精特新產業園,聚焦生活服務業短板補強,為產城融合新路徑探索提供支撐,并積極突破連云港高端智慧辦公領域空白,為園區企業提供高端、高效、舒適的智慧辦公解決方案。無錫連云港糧食南北協作進展順利,江南米道打造功能性稻米全產業鏈。
無錫連云港,這對南北共建的新伙伴跨越湖海,以共建為契機,濟百姓之需,讓錫連兩地群眾共享幸福生活。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無錫連云港正通過優勢互補、齊頭并進,將南北共建大文章書寫得更加平衡、更加協調,讓區域合作的空間更廣闊、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一幅統籌全省發展格局、協調蘇南蘇北兩地的“錫連共建”宏偉藍圖將越寫越精彩。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