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興)“今年的秋天簡直像被按下了快進鍵,秋裝才剛上架沒幾天,就得籌備冬裝了。”面對最近的天氣,在海州隴海步行街深耕服裝生意多年的劉先生很是無奈。
劉先生的感慨是有依據的。港城今年于10月12日正式入秋,較往年推遲了24天。與北方多地9月入秋的情況相比,連云港的秋天來得更遲。這一區域性氣候延遲,直接壓縮了秋裝的銷售周期。往年被稱為“金九銀十”的秋裝銷售旺季,今年因持續高溫與突如其來的秋雨,銷售期大幅縮短。面對季節變化帶來的經營挑戰,港城商家正積極調整策略,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探尋新的出路。
連鎖品牌及時調運
縮減本地秋裝投放
在市區巨龍南路一家知名連鎖服裝品牌門店內,銷售人員孫女士正忙著整理貨架上的服裝。店內秋裝的款式和數量較少,更多的是一些輕薄的過渡款和冬裝預熱款。
當被問及今年秋裝銷售情況時,孫女士坦言:“今年秋裝確實不好賣,主要是秋天太短了。往年這個時候,秋裝正是銷售旺季,每天能賣出不少。但今年高溫天一直持續,消費者根本沒有購買秋裝的需求,很多秋裝上新后都無人問津。”
為了應對秋裝銷售期縮短的問題,該品牌總部及時調整了銷售策略。孫女士介紹:“公司根據各地的天氣情況和銷售數據,對秋裝的調配進行了靈活調整。考慮到我們這邊今年氣溫變化,秋裝需求有限,總部減少了發往我們門店的秋裝數量。同時,把原本計劃發往我們這里的很多秋裝直接調運到了南方市場。南方那邊秋季相對長一些,秋裝的銷售周期也更長,能更好地消化這些貨品,避免庫存積壓。”
超市服裝區聚焦童裝
主打舒適保暖款式
在家得福超市的得福服裝店內,童裝區人氣明顯高于成人裝區。銷售人員蔡女士正向顧客推薦一款兒童外套,“雖然秋天短,但家長很重視孩子的穿著,天氣變化大,童裝反而賣得不錯。”
蔡女士表示,因近期天氣變化無常,雖秋裝銷售期縮短,但家長為孩子保暖舒適仍積極采購童裝。為此,他們根據天氣與市場需求,提前備足大量適合短暫秋季穿著的童裝,在款式上挑選了卡通圖案外套、休閑衛衣等暢銷款,面料則采用加絨棉布、柔軟針織等舒適保暖材質,以應對早晚低溫天氣。
蔡女士介紹:“依托連鎖門店的規模化運營體系,我們在供應鏈端構建起顯著的議價優勢。通過直連生產廠商、優化物流鏈路,得以將高性價比轉化為核心競爭壁壘。”在家得福超市兒童服飾專區,暖黃色燈光下,卡通衛衣、針織開衫等秋款童裝陳列有序。據了解,得益于前期對兒童消費市場的深度調研與精準備貨策略,多款童裝單品持續占據銷售排行榜前列。
“落子”跨季節款式
功能性面料需求激增
?隴海步行街的商戶們也積極轉型。某品牌經營者劉先生店內的服裝與傳統秋裝不同,更多是一些設計新穎、兼具多個季節穿著功能的服裝。
劉先生從事服裝經營多年,對本地的季節特點和服裝市場需求有著深刻了解。他表示:“往年秋裝銷售期也就一兩個月。今年的高溫持續時間長,使得秋季變得更短了,秋裝銷售期進一步縮減。而且近年來消費者對防曬服等服裝的青睞,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秋裝的客源,很多消費者在初秋天氣還比較熱的時候,更愿意選擇防曬服,而不是傳統的秋裝。”
基于這些市場變化,劉先生在今年秋裝的準備上做出了相應調整。他不僅減少了秋裝備貨量,還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服裝款式和面料的選擇上,著重準備一衣多穿的跨季節款式與功能性面料服裝。在款式方面,輕薄風衣既能在初秋穿著,又可于冬天作為內搭;加薄絨襯衫秋天能單穿,冬天搭配毛衣或外套也很合適,這類款式延長了服裝穿著時間,滿足消費者不同溫度下的穿著需求,以應對頻繁的溫度波動和室內外溫差。
面對當前的氣候環境,本地企業也展現出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運動領域,天馬集團旗下的藍步品牌精準捕捉到“輕量化戶外”的流行趨勢,聚焦日常運動中的新痛點,創新推出了多款運動鞋服裝備。針對不同的健身與戶外場景,品牌從功能性設計出發,推出了具備日曬防護、寒冷防護與高效排汗(爆汗防護)等多種特性的沖鋒衣、登山鞋等專業產品。通過融入前沿科技面料與工藝,新品不僅精準滿足用戶多元運動場景需求,更以卓越防護性能,為消費者打造兼具功能性與場景適配性的秋冬運動裝備新選擇。
短暫秋天壓縮了秋裝銷售期,卻未阻擋港城商戶的應變與創新。從靈活調貨到聚焦細分市場,再到推出跨季功能單品,他們以靈活的策略應對市場變化,展現出韌性與智慧。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