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華 殷開軍 王東)“三餐有熱飯,活動有去處,看病有保障,這樣的日子比蜜還甜。”10月20日上午,在灌南縣新安鎮五保供養服務中心,74歲的李中榮正和幾位室友圍坐在一起聊天。說起這10多年來五保供養服務中心生活的變化,他臉上始終洋溢著暖暖的笑意。
如今在灌南,像李中榮這樣樂享晚年的老人正越來越多。截至目前,灌南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04萬人,占總人口的21.53%。面對老齡化趨勢,灌南縣積極落實中央關于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精神,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盤存量、拓增量、提質量”上下功夫,用一個個“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托起了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幸福夢。
硬件再升級
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以前一個人做飯難,現在一天三頓有葷有素,住得比家里還舒心。”李中榮樸實的話語,折射出集中供養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灌南縣把實現星級五保供養中心全覆蓋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升級硬件設施,全縣11個鎮已全部實現集中供養,供養標準納入財政預算,并高于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面對老舊小區養老“用房難”,當地創新采取“摸底問需、置換補位、管辦分離”三步走策略,累計盤活閑置資產28處,財政兜底購置用房5處,并引入專業機構運營,實施第三方評估。在新建小區,則嚴格執行養老設施“同步規劃、設計、建設、驗收、移交”的剛性要求,目前已配建養老服務設施28處、總面積1.2萬平方米,累計服務48萬余人次。
新落成的新集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成為當地養老服務升級的標志。該項目投入2300萬元,整合了3家規模小的敬老院,設置床位150張,通過公辦民營模式,推動傳統敬老院向現代養老機構轉型。與此同時,全縣建成6個集黨群服務與養老照護于一體的為民服務綜合體,11家供養中心內設醫療機構,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中心、大病轉診醫院”的分級診療網絡。
監管有溫度
守護養老安全底線
“以前各個部門輪流來檢查,現在是‘綜合查一次’,效率高多了,我們也輕松多了。”堆溝港鎮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灌南縣創新推出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今年以來,全縣僅開展1次聯合檢查,相較于2020年近30次的單部門檢查,頻次大幅減少,真正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對于未備案托老機構等“老大難”問題,灌南縣堅持“關停、整改、化解”分類處置,已依法取締2家違規機構。而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的啟用,讓監管更加精準高效。平臺為全縣17.04萬老年人提供“一鍵預約”服務,截至目前,該平臺接單量已突破36萬次。
此外,當地還建立第三方評估結果與補貼發放掛鉤的機制,推動政府角色從“運動員”向“裁判員”轉變,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暖胃更暖心
品質養老提升幸福感
?
“花14元錢能吃上8個菜,飯后還能做做理療,這樣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84歲的宋梅英幾乎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報到。
灌南縣精心打造“‘連’民心 ‘灌’有愛”長者幸福食堂品牌,在20家養老服務機構、5個居家養老中心設立助餐點。其中,觀瀾名苑助餐點年接待老人超過3萬人次,成為社區養老的暖心驛站。
在農村,46個示范性鄉村睦鄰點圓了老人們“不離鄉土、不離鄉情”的心愿。這些依托集體閑置資源建成的服務點,提供理發、助餐、文娛等多樣化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找到了“第二個家”。目前,灌南縣238個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文體活動,“銀發顧問”與志愿服務覆蓋所有行政村,代繳代辦、精神慰藉等服務讓互助養老蔚然成風。
截至目前,灌南縣已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07家,擁有養老床位618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40.2張,“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初步建成。從五保老人不愁吃穿到全縣長者品質享老,灌南用扎實而溫暖的舉措,一步步把“養老”變成“享老”,讓“夕陽紅”更加美好。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