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長時間大強度連陰雨天氣影響,我市多地田間耕層土壤水分過飽和,前茬作物收獲延遲,小麥正常精細整地與適期播種受阻,晚播問題成為秋播生產的突出挑戰。為保障小麥生產穩定,市農科院圍繞“穩面積、攻單產、提產能”目標,聚焦品種選擇、播種管理等關鍵環節,推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全力推進小麥抗濕晚播工作,為明年夏糧豐收筑牢基礎。
科學選種以“抗逆良種”破晚播難題?!斑x對品種是晚播小麥豐產的第一步?!笔修r科院副研究員郭明明說。由于晚播麥田土壤濕度大、播期推遲,小麥出苗時間延長,因此品種選擇需緊扣“抗濕、抗逆、早熟”核心需求。在品種布局上,實行“分類指導、區域適配”。我市宜側重選擇豐產潛力大、耐晚播且抗寒抗病性強的半冬性品種。
精細管理嚴把播種質量關,為晚播小麥“強基固本”。面對晚播壓力,市農科院以“提高播種質量”作為核心抓手,圍繞“適期、適量、適深、適墑、宜機”五大要點,細化管理措施。在播種量調控上,專家建議,雖需根據播期推遲情況適當增加播量,但因今年土壤墑情充足、種子品質較高,需避免盲目增播。農科院還推廣“適墑鎮壓+藥劑拌種”組合措施同步跟進播后管理。對秸稈還田量大、表層疏松的地塊,在“冷尾暖頭”晴天適度鎮壓,彌合土縫、提墑保溫。
全程服務專家下沉,一線技術直達田間。為確保晚播技術落地見效,農科院依托“政策引導+技術服務”雙輪驅動,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結合單產提升、技術推廣等項目,加強惠農政策宣傳,組織基層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秋播技術培訓,讓農戶“懂技術、會操作”。
此外,農科院還組建“專家+基層農技人員”的生產服務指導組,下沉田間地頭開展全過程指導,針對晚播麥田的品種選擇、播種量調控等關鍵環節進行現場督導,確保技術到位率。農科院將持續緊盯天氣變化與播種進度,動態優化指導方案,全力保障晚播小麥長勢,為明年夏糧豐產奠定堅實基礎。(何茂盛 蘇文英)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