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晨晨 張漢堂/文 張澤瑞 司偉/圖)“用了輪栽技術,我家100畝紫菜畝產比去年多了30%,收入增加不少?!痹谮M榆區海頭鎮的紫菜養殖海域,養殖戶王祥庫捧著剛收割的鮮嫩紫菜,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在贛榆區9.6萬畝碧波蕩漾的紫菜養殖海域,作業漁船往來如梭;柘汪紫菜產業園內,智能化生產線正將鮮嫩紫菜加工成各類高端產品。
這幅充滿活力的產業畫卷背后,是贛榆區紫菜協會以“黨建帶會建、會建促產業”,激活紫菜產業富民動能的生動實踐。如今,當地紫菜產業年產值超40億元,帶動近3萬漁民增收,成為名副其實的“藍色富民紐帶”。

破“散弱”困局
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曾經一段時間,贛榆紫菜產業面臨“散、弱、亂”的發展難題:養殖戶各自為戰,技術標準不統一;加工企業小而散,設備與資源難以共享;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兩張皮”,未能形成發展合力。為破解這些困境,贛榆區紫菜協會從建組織、建體系、建站點入手,為產業發展強基固本。
贛榆區紫菜協會成立即同步組建黨支部,創新“支部委員與協會骨干雙向任職、重要決策雙向參與”機制,每季度召開專題研討會,將黨建工作與“贛榆紫菜”品牌培育、深加工技術推廣等8項產業任務協同部署推進?!艾F在支部開會不僅談思想,還能解決養殖技術、品牌推廣的實在問題。”該協會黨支部書記萬磊表示,這一模式從根源打破黨建與業務壁壘,讓黨組織成為產業“主心骨”。
在此基礎上,協會搭建起“核心決策層—資源聯動層—基層服務層”三級體系:即核心層把控產業發展方向;聯動層對接高校、科研院所與市場主體,引入技術與市場資源;服務層則直接與紫菜主產區漁村黨支部結對,打通服務漁民的“毛細血管”。今年上半年,體系已解決6項難題,3項方案落地20余家會員企業,整合分散產業資源。
“以前遇到紫菜病蟲害,得跑老遠找專家,現在服務站就在海邊,15分鐘就能趕到?!眳f會在養殖集中區設立的“海上黨建服務站”得到了養殖戶們的點贊。截至目前,服務站已舉辦培訓8場,覆蓋漁民320余人次,內容涵蓋病蟲害防治、政策解讀等,真正打通了基層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
促“提檔升級”
激活產業發展活力
產業要壯大,創新是關鍵。贛榆區紫菜協會黨支部針對產業技術痛點,推行“成熟技術優先推廣、關鍵難題聯合攻關”的工作思路,推動產業實現從“傳統養殖”到“智慧產業”的華麗轉身。
海上,壇紫菜與條斑紫菜輪栽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推廣,成為提升產業效益的一大法寶。這一創新技術巧妙地利用了兩種紫菜生長周期的差異,充分挖掘了海域的潛力,使海域利用率大幅提升。同時,畝產也實現了顯著增長,為養殖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陸上,江蘇海洋大學的黨員攻關組潛心鉆研,即食紫菜、紫菜保健品等一系列高端產品不斷涌現。這些新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上紫菜產品的種類,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還進一步提升了紫菜產業的附加值,為產業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為了確保新技術能夠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廣大養殖戶和企業,協會特別設立了“黨員技術示范崗”。示范崗的黨員們通過“實操教學+圖文手冊”的方式,將技術普及到養殖戶和企業,確保技術“接地氣、見實效”。
銷售端同樣精彩?!斑@是我們贛榆的紫菜,大家看多鮮嫩!”黨員企業家變身主播,帶著網友“云參觀”紫菜養殖加工全過程,單場直播最高銷售額達62萬元。線下,協會組建“紫菜產品銷售聯合體”,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進駐長三角15家大型商超。如今,“贛榆紫菜”的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

傳“民生溫度”
書寫產業富民答卷
發展產業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共享成果,只有將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緊密結合,才能讓“藍色經濟”充滿民生溫度。
贛榆區3家紫菜加工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精深加工聯合體”,共享30臺套先進設備及出口資質,打破中小企業“設備不足、資質不夠”的壁壘?!耙郧跋胱鼍罴庸s缺設備、無資質,如今,加入聯合體后,這些難題迎刃而解,企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蹦承⌒妥喜思庸て髽I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聯合體銷售額增加35%,帶動4家小企業突破瓶頸,形成“龍頭引領、小微跟進”的產業生態。
更溫暖的是,協會建立“就業幫扶臺賬”,重點吸納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不穩定戶就業,讓農村低收入群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夢想。截至目前,已幫助820余名漁民在會員企業穩定就業,其中包括23名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增收1.8萬元?!霸诩议T口上班,一個月能掙4000多塊,還能照顧家里,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正在海頭鎮一家紫菜加工企業里分揀紫菜的村民王大姐道出了眾多漁民的心聲。
如今,“贛榆紫菜”已通過江蘇省地理標志產品初審,產業附加值提升25%。
從碧波蕩漾的養殖海域到機器轟鳴的加工車間,從黨員骨干的技術指導到漁民增收的幸福笑容,黨建紅與紫菜藍的交融,正讓贛榆區的“藍色富民故事”越寫越精彩。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