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華 孫蓀 趙占成 王巖)“以前送完貨只能在駕駛室啃兩口面包?,F在到驛站能喝熱水、充電,還能用微波爐熱飯,就像回到家一樣?!痹诠嗄峡h百祿鎮的“暖心驛站”,貨車司機李師傅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水,笑意盈盈地說道。近年來,灌南縣以一抹鮮亮的“志愿紅”為紐帶,將溫情服務織進鄉村振興的畫卷,寫進基層治理的日常,讓民生實事真正落地生根。
從“心”出發
讓服務精準對接“需要的人”
“李奶奶,下午3點村部有智能手機課,專門教怎么用手機繳水電費、查社保信息。我陪您一塊兒去,慢慢學?!痹诎俚摯澹衽d專干小戴正挨家挨戶發出邀請。這樣貼心的服務,源于灌南縣探索建立的“三張清單”機制———由“青年+社工+志愿者”組成服務小隊,深入摸排形成“需求清單”;統籌轄區黨建聯盟單位資源,梳理出“資源清單”;最終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難群體,形成可執行、可跟蹤的“項目清單”。群眾需要什么,志愿服務就提供什么。
以“愛在灌南志愿行”為契機,全縣27個部門攜手聯動,構建起“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完整服務閉環。志愿服務不再是零散的“單打獨斗”,而成為一場有組織、有溫度、有回響的“暖心合唱”。
平凡之光
以榜樣力量照亮前行路
“朱叔叔,我數學考了100分!”留守兒童樂樂舉著成績單,興奮地跑向她最想分享喜悅的人。被稱為“朱叔叔”的朱言春,原是雷鋒生前所在團修理連的班長。退伍返鄉后,他發動50名灌南籍退役軍人,共同成立“螺絲釘志愿者服務中心”雷鋒服務中隊。多年來,他們開展政策宣傳、矛盾調解、困難幫扶等志愿服務1800多次,累計捐款捐物超過10萬元。雷鋒精神,正在灌南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抽枝散葉。
在這座小城里,溫暖的榜樣不斷涌現:“灌小南”文藝志愿服務隊用歌聲與舞蹈傳遞文明;惠澤讀書會營造“書香灌南”的濃厚氛圍;陽光殘疾人之家為特殊群體撐起一片晴空……一批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組織先后榮獲國家和省級榮譽10余項,共同唱響了灌南志愿服務的“最美和聲”。
走近一步
把溫暖送到“心坎上”
灌南縣圍繞群眾“急難愁盼”持續發力,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成“司機之家”“騎手驛站”等服務點102個,設置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站暨“暖新驛站”49個。搭建縣、鎮、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陣地,250余個站點覆蓋全域。近年來,灌南持續構建新就業群體的“溫情地圖”,把服務真正送到手邊、眼前、心頭。
“四點半課堂”里,志愿者陪伴孩子們寫作業、做游戲,填補家長下班前的“管理真空”;“貼心之家”中,老人享受理發、體檢、心理疏導等一站式關愛服務;“連心樓長”穿梭于社區樓道,收集民情、調解糾紛,成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志愿服務,如春風般撫慰人心。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