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文華 通訊員 殷開軍 潘凌)11月3日,在南京明基醫院的采集室里,經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灌南縣居民周狀成功捐獻出300余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為一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帶去了重生的希望。從2011年首次挽起衣袖,到2025年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周狀已堅持獻血14年,累計獻血6700毫升,獻血小板82次,總血量達23100毫升——相當于4至5名70公斤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1988年出生的周狀,是江蘇蘇科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師。2011年1月6日,他在灌南縣完成人生首次無償獻血,從此開啟了不平凡的公益征程。2015年4月,他毅然在獻血車上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為此次的生命接力埋下了珍貴的伏筆。
今年9月,當接到灌南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留樣的造血干細胞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時,周狀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同意捐獻。“能救人,這是我的幸運。”從鹽城東臺的工作地到南京的采集室,他積極配合各項準備工作,最終順利完成這次生命續航之旅。
14年間,他的捐獻足跡遍布連云港、無錫、蘇州等9座城市,先后斬獲2016—2017年度國家衛健委無償獻血銅獎,以及2020—2021、2022—2023年度兩次金獎。“我真心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愿意加入中華骨髓庫,一起為需要幫助的人搭把手、撐把傘。”周狀的愿景質樸而偉大。從無償獻血到造血干細胞捐獻,他用14年的堅持證明:每一次善舉都是一顆火種,當無數火種匯聚,便能形成照亮生命的燎原之火。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