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茜文 通訊員 連發 李丹 李姍姍 俞浩軒)近日,筆者從市發改委獲悉,連云港寧海28兆瓦農光互補發電項目全容量并網,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創新模式,將清潔能源開發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豐收。
據悉,該項目由江蘇省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和連云港市城建集團共同投資,江蘇新能信誠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實施,總占地規模達570畝。“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直流側36兆瓦峰值、交流側28兆瓦,配套新建的10千伏開關站占地2.2畝,總投資約1.5億元。目前,開關站與光伏區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已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并穩定運行。”江蘇新能信誠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項目開發建設主管王其介紹,從投產初期成效來看,項目年均發電量可達4567萬度,年利稅約500萬元;生態層面,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3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65萬噸,真正做到“發電不占地、綠色又增收”。
為最小化影響農業生產,該項目采用“農光一體”綜合開發模式。光伏陣列行距設定為8米,光伏板離地凈空高度達3.5米,既保障了光伏組件的高效發電,又為板下農作物生長預留了充足空間,形成“上可發電、下可種植”的立體利用格局。據測算,該模式預計每年可為項目所在地村集體及農民增收約150萬元,有效盤活了當地苗圃地等農業資源,破解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限。“你看這光伏板多整齊!以前咱村苗圃地就靠天吃飯,現在‘板上發電、板下種作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收入也跟著漲了,日子比以前有奔頭多啦!”談及項目帶來的變化,海河村村民張明井難掩笑意。
連云港寧海28兆瓦農光互補發電項目的并網運營,不僅為區域清潔能源供應體系補充了新支點,更探索出一條“土地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優”的綠色發展路徑,為后續同類產業融合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