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趙威娜 宋章龍)“多虧了‘社區兼職網格員聯絡群’,我才能第一時間聯系住戶撲滅火源!”近日,海州區快遞小哥孫緒韋在收派件時發現居民家中起火,憑借新就業群體專屬的治理參與通道及時處置,成功避免一場重大事故。這一幕,正是海州區用心服務新就業群體,推動其從“被溫暖者”轉變為“城市合伙人”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海州區聚焦騎手、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冷暖,以“織密服務陣地、創新協同機制、做優保障體系”為核心,構建“三位一體”服務新格局,有效激發其融入城市、參與治理的“新”熱情,為基層治理注入鮮活動能。
“我們對電瓶車換電需求高,能不能在站點附近加設換電設施?”此前,在海州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座談會上,騎手們圍坐一堂,直言工作生活需求———這樣的“問需于民”場景,是海州區建設服務陣地的起點。
為解決這一問題,海州區推動服務陣地從“零散化”向“網格化”升級,圍繞“工作地”“居住地”“歇腳地”三個維度,已建成“紅韻·小哥”行業綜合驛站6個,打造“紅韻·暖新”驛站140個,布設“暖新小屋”41個。同時,篩選21家餐飲企業,打造“紅韻·暖‘新’”食堂。今年以來,全區服務矩陣累計開展活動150余場,服務超8000人次,成為新就業群體奔波路上的“溫馨港灣”。
“之前遇到勞動糾紛不知道找誰,現在在驛站休息時就能得到法律幫助,心里踏實多了。”快遞小哥張昊的感慨,道出了海州區服務機制優化帶來的真切變化。
為破解新就業群體“辦事難、多頭跑”問題,海州區創新推出“一站式”服務機制:整合司法、人社、交通運輸、衛健等十余家單位資源,梳理發布60項“服務清單”;建立“從業人員—黨員—平臺企業黨組織(流動黨員黨支部)—行業黨委”訴求直通機制,提供“咨詢—辦理—響應”全鏈條服務。
在機制保障之外,海州區持續豐富服務供給,發布關愛新就業群體二十條措施,常態化開展“暖心四季送”活動,上線“代送抗癌藥物”“助學包裹專遞”等18類公益項目,開展“小哥健康守護行動”,為326名騎手提供胃腸鏡早癌篩查,全方位營造尊重新就業群體、關愛小哥生活的濃厚氛圍。
此外,海州區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立足崗位優勢,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組建1200余人的“紅韻·小哥”志愿者服務隊,用好“連新碼”共治平臺,目前已有4200余名新就業群體完成線上報到備案,239人被選聘為兼職網格員。在助農領域,該區引導“紅韻·小哥”志愿者融入“海州農產品直通車”項目,近三年累計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1000余噸,帶動200余戶增收。
“以前是城市服務我們,現在我們也能為城市出份力!”成為“紅韻·小哥”志愿者后,快遞員李師傅的心態發生了明顯轉變。如今,他在收派件時會主動留意社區問題,通過“連新碼”共治平臺上報,成了城市管理的“移動探頭”。
為拓寬新就業群體職業發展通道,海州區還注重職業能力提升,開設“無人機配送操作”“社區應急指導員”等6類認證課程。首期56名學員中,12人獲無人機駕駛執照,8人被聘為社區安全網格員,真正實現“學了能成長、干了有奔頭”。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