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興 王媚 王藝璇)隨著“雙11”促銷周期拉長,消費趨勢呈現出從“囤貨”到“即享”的轉變,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等即時零售模式的全面參戰,重構了本地消費場景。在此背景下,市商務部門緊扣“促消費、助增收、強產業”目標,統籌推進系列直播助農活動,全方位激發市場潛力。據統計,今年“雙11”期間,我市網絡零售額達119億元,其中,農村網絡零售額位居全省第6位,農產品零售額比重位居全省第3位。

直播電商多點開花
“連品連貨”暢銷全國
市商務局精準聚焦縣區特色產業帶,聯動灌云、灌南、海州等地,創新打造“直播+展銷+場景化體驗”模式,“雙11”期間推出多場高質量直播助農活動,讓“連品連貨”走向全國。
灌云專場落地南崗鎮現代農業園區,圍繞紅薯產業打造全產業鏈直播場景,推出紅薯米花糖、粉絲、果干等多元衍生產品,現場展示種植加工全流程,試吃環節收獲消費者廣泛好評。灌南專場以“蟹滿灌南·碩項湖大閘蟹”為核心,集結直播大賽選手、網絡達人及蟹農共同參與,鏡頭前大閘蟹分揀打包全過程實時呈現,線下展銷區同步開放品鑒,實現“線上種草、線下下單”無縫聯動。海州“連品連貨”直播專場搭建11個特色直播間,通過產品講解、溯源展示、限時秒殺等形式凸顯本地生鮮優勢,吸引超53萬網友參與。
此次系列活動累計吸引百萬網友互動,交易額近百萬元,本地生鮮單小時出單量破千單,東辛農場牛奶開播30分鐘訂單破百,碩項湖大閘蟹點贊量超5萬次,充分彰顯“連品連貨”的品牌影響力。
配套保障提質提速
鮮貨出倉高效直達
強勁的消費需求背后,離不開堅實的配套保障。從重慶前置倉的開倉布局到上海蟹博會、廣交會、進博會等國際舞臺的頻頻亮相,贛榆區電商企業品牌的步伐堅定而迅猛,“雙11”期間,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該區電商交易額高達16.7億元,快遞上行量突破1161萬件。不僅包攬快手平臺“時令海味賣貨王爭霸賽”前三名,贛榆的對蝦、帶魚、海參等核心海鮮產品網上銷售量穩居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爆款”。
灌南縣在大閘蟹直播專場中,同步優化分揀打包流程,線上訂單接收后快速完成分選、包裝、發貨全鏈條銜接,配合快遞網絡實現“新鮮直達”。兩地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轉,不僅保障了“連品連貨”的配送時效,更讓我市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優勢得到充分彰顯,為網絡消費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數據顯示,“雙11”期間,我市網絡零售前三實物商品大類分別為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金銀珠寶、糧油食品,占比分別為24.1%、17.4%、16.5%,合計占比為58%。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消費體驗持續升級
在線上直播與高效物流大放異彩的同時,我市線下實體商業也積極借力“雙11”,通過深度聯動線上平臺,實現了客流與銷量的同步增長。海州吾悅廣場、大潤發超市、華龍倉超市等主流商超紛紛推出限時折扣、滿減贈禮、秒殺券等豐富活動,成功點燃了市民的線下消費熱情。
更為顯著的是,以“即時滿足”為核心特征的即時零售模式在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深刻重塑了本地消費場景。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美團閃購等平臺的全面參與,推動消費模式從傳統的計劃性“囤貨”向“即享”轉變。據統計,僅淘寶閃購在我市“雙11”期間的訂單量就同比激增396%,帶動交易額達1.2億元。
這種“手機下單、同城速達”的新模式,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體驗,更有力地賦能了本地實體商業。它有效幫助傳統商超、便利店突破物理空間限制,拓展了線上客流與銷售渠道,使其能更高效地服務周邊3至5公里的社區居民,成為推動我市消費市場擴容提質的新引擎。
今年以來,市商務部門緊扣網上年貨節、518網絡購物季等重要節點,持續組織電商促消費活動,多維度推動消費市場規模擴容與品質升級。下一步,市商務局將持續深化“直播”新模式,依托數字貿易平臺優勢,推動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數字賦能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