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徐月祥 李貴仁)炎炎夏日,萬物繁茂。近日,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白塔埠鎮前塘村萬余畝麥田里,數臺聯合收割機秩序井然地穿梭其中,伴隨著陣陣轟鳴的機器聲,顆粒飽滿的麥穗被快速卷入輸送槽,出草口吐出麥秸稈,儲糧倉漸漸抬升……一輛輛運糧車來往于鄉間道路。這樣的夏收繁忙景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大集團流轉土地,實現集約化規模經營
如何在現有土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水平?如何降低作業成本,提高農業收益?近年來,東??h白塔埠鎮主動引進連云港市農發集團進駐,以每畝土地1200元的價格,與廣大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僅在白塔埠鎮徐圩村就一次性流轉土地5200余畝。在土地耕種與管理以及后期收割過程中,徐圩村全部達到全程機械化操作。
如今,在全鎮被流轉的土地上,廣泛采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除草防蟲害、高性能插秧機田間插秧等新舉措,致使連片收割和耕種的時間大大縮短,每畝土地可節省開支50至100元,同時每畝實現增收100余元。這樣的規模經營,一下子吸引附近鄉鎮十多家農機專業化合作社和數十戶種糧大戶紛紛效仿。截至目前,全鎮已流轉土地面積達到5.95萬畝,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全方位精細管理,農技指導實現無死角
高效農業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現代化科技的支撐與助力。隨著全鎮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科技化水平的日益提升,農技專家以及各村的“田管家”“田秀才”們成為村民們眼中的“香餑餑”。近年來,白塔埠鎮組織80余人參加的農技綜合服務團和各支服務小分隊,及時化解村民群眾在收種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難事。尤其是在每年的機插秧繁忙季節,從適齡秧苗的栽插,到大田水肥的管理,服務小分隊成員每天都奔走在田間地頭和種植大棚。
“今年開春,我們公司在白塔埠鎮前圩村流轉了4500畝種植春小麥,由于當時忙于外地春小麥管理而疏忽了本地田間管理,白塔埠鎮農技站站長周懷樂在田間巡查時發現了小麥白粉病,他第一時間打電話聯系了我們并告知如何進行防治和處理,由于處置及時得當,我們種植的麥田避免了白粉病的大面積爆發。”談起這些,連云港市穗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建國深表謝意。
創業打工兩不誤,汗水澆灌村民致富花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紛紛轉移到第三產業,從而實現華麗轉身。在東??h白塔埠鎮的大街小巷里,早出晚歸的上班族,絲毫不遜色于現代化的都市。隨處可見的招工廣告布滿鎮村各個角落,年輕一些的女性可以做手工穿戴甲,每月收入5000至10000元不等。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女性,可以去附近凈菜車間打工,多勞多得。男性村民則大多前往附近工廠打工,月工資達到5000元至15000元。還有一部分深深眷戀著土地的農機手們,他們長年累月以農機跨區作業為謀生手段,每人每年可創收15萬至20萬元。
“今年,俺們從4月下旬出發,一路南下,先后在浙江、湖南、四川等地收割大麥小麥,每天作業70至100畝,每畝收取作業費50元。累是肯定的,但是每當看到一沓沓鈔票進入自己的腰包真是無比開心,一下子忘記了所有的疲憊和辛勞。”白塔埠鎮前圩村農機手史南成開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