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社區牽頭成立業委會自治,現在我們這無物業小區也裝了門禁、劃了車位,每天有人打掃得干干凈凈,住著舒心多了!”日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牛山街道康園社區晶燦公寓居民王阿姨開心地說道。
近年來,牛山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融合多方力量,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積極解決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破題”的深度轉變,解鎖了“黨建紅”引領“治理優”的基層善治新密碼。
黨建引領:從“無人管”到“齊心管”
牛山街道轄區內有無物業小區338個,小區管理真空難題一直困擾著街道和社區。針對老舊小區、無物業小區管理難題,牛山街道以黨組織為核心,構建“社區+網格+黨員”三級紅色鏈條,發動黨員帶頭參與自治,把“問題清單”變為“共治清單”。在康園社區晶燦公寓,社區牽頭成立業委會,業委會主任由小區內黨員擔任,跑樓棟、開大會、定模式……短短2個月,小區新增了智能門禁、申請安裝了公用電表、規范停車位91個,環境煥然一新。無物業小區業委會的成立,充分發揮了基層自治優勢,對住宅小區內的停車管理、環境綠化、消防安全、垃圾分類等公共事務進行民主協商,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小區實現自治以后,有居民自發制作了停車指向牌放在小區和路口,這兩天我們社區跟他們一起清理小區亂堆亂放,業主們熱情很高,都愿意一起出力!以后我們會逐步推廣這些經驗和做法,努力把物管會和業委會打造成服務居民群眾的新力量!”康園社區主任李德香說道。
網格賦能:從“找上門”到“送上門”
牛山街道全域劃分為198個網格,其中188個綜合網格、10個專屬網格,配備網格員188名,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以“我的連云港”APP中網格化社會治理為載體,化身“民情收集員”,推動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
鋼鐵社區的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單元門旁老舊電路火花迸濺,當即啟動“秒級響應”,聯動微型消防站緊急撲救,成功避免火勢蔓延;網格員孫悅在走訪中察覺老舊樓道窗戶嚴重松動并有掉落風險,立即拉起警戒線,30分鐘內完成加固排險,并同步開展全域隱患建筑排查,整改高空墜物風險點2處;湖畔社區創新“熱線+網格”雙向賦能機制,通過“工單直派網格、接訴即辦”模式,要求網格員15分鐘到場、簡單問題當場解決、復雜問題24小時閉環,實現居民訴求。2024年以來,牛山街道累計辦結12345熱線工單4201件,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從“問題找上門”到“服務送上門”,社區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網格員就是咱們家門口的‘平安管家’,多虧了你們!”
多元共治:從“各自忙”到“合力強”
牛山街道以黨建為紐帶,整合共建單位、業委會、物業、社會組織、居民代表等力量,形成治理共同體,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玉帶河社區芭芭拉小區曾因停車位不足引發搶位糾紛、綠化損毀等問題,居民抱怨“下班回家像打仗”,社區便牽頭搭建“三方議事平臺”,組織物業、居民代表、規劃專家召開小區議事會,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通過無人機航拍摸清車位底數、線上問卷征集居民需求、現場踏勘優化方案,最終利用邊角地、廢棄綠化帶新增車位25個,擴展電瓶車停車區域2處,解決了小區停車難的難題。
今年1月,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幸福社區弘達花園內有一電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需緊急停用并更換新梯,面對過渡期內電梯主板更換的資金缺口,幸福社區主動作為,構建“部門指導+社區協同+物業主責+居民參與”多方協作框架,召開專題協商會3場,最終確立籌資機制,動員黨員住戶率先完成費用收繳并協助政策解釋工作,圓滿解決了過渡期的電梯使用問題,將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無物業小區自治到安全隱患動態清零,從停車難紓解到電梯安全化解,牛山街道以黨建“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用細“治”入微的務實舉措,織就了一張有溫度、有實效的治理網絡。下一步,牛山街道將持續推進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基層治理示范樣板,書寫更多“民呼我應”的暖心故事。(楊惠雅)